小學計數器該怎樣講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教具和學具講解,效果比較好
一年級計數器算8+5
13
一年級計數器計算17+38=55怎么說
17+38=55 先算:17+30=47 再算:47+8=55
哪位大神發個關于 計數器和卡子 的教學貼啊!!!
要是就作為裝飾物,你覺得哪里順眼就放哪里.:以下內容轉自網絡:藏地密乘行人多用銀質的小鈴和小金剛杵為裝飾帶有銀珠的計數器,苦行者一般用普通材質或者六道木的木頭念珠,然后用一小段繩子系在子珠之間來計數,每念一長串的數量就將短繩子向下移動一顆珠子.當這段繩子從一端移動到另一端的時候就等于一百零八遍長珠,二者相乘就等于是念誦了一萬一千六百六十四遍圣號或者真言.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計數器不應直接栓在佛珠的珠線上,而要在珠線上穿入小環,再將計數器穿在環上.計數器一般的別在27顆后邊,帶鈴的是計百位的,帶杵的是計千位,夾子是計萬位的.一般的情況下法器和金剛結之類的一般都要拴在念珠的3,7,21顆位置上..
小學一年級數學:兩個數珠在計數器上能撥出那些數來?
展開全部2、11、20,希采納
一年級上冊加與減一有幾只鉛筆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第一單元 加與減(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探索、交流活動,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2、學會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計算,并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4、、能發現和提出用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解決問題,并嘗試解決。
5、感受退位減法運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減法的實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計算,并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教學難點: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1、小棒、計數器
2、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9課時
第一課時 買鉛筆
1—1
教學目標:
1、1、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探索、交流活動,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2、學會“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教學重點:熟練準確計算“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探討“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小棒、鉛筆、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談話:小動物們非常喜歡學習,它們也經常買一些學習用品。下面老師帶同學們到動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動物們在做什么?
(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獨立觀察,先在小組說說自己對圖意的理解,然后讓學生個別匯報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2、請學生上臺表演,師口述內容,生表演,兔媽媽開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這時來了一只小兔,它對兔媽媽說:“我買9支鉛筆”。兔媽媽把鉛筆都拿出來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這時大袋鼠提出了一個問題:15支鉛筆,賣出9支,還剩多少支?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還剩多少支鉛筆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討論15—9的算法
1、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擺一擺,嘗試解題。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組學生說一說
3、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減。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
(5)多媒體課件演示計算方法。
4、做一做、說一說(書2頁)
(1)、讓學生拿出計數器擺一擺,想一想應該怎樣撥珠子。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學生邊撥珠子邊說計算過程。
5、算一算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12—9 17—9
四、鞏固練習(3頁練一練)
1、用小棒或計數器做一做,算一算
(1)讓學生充分地動手操作。
(2)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2、圈一圈,算一算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說算法和得數。
3、看圖列算式
學生體會加法和減法互為逆運算。
4、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任選2題跟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5、說一說,算一算。
(1)看圖說圖意
(2)列算式
(3)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出得數的。
四、拓展練習(投影出示圖片)
(1)、讓學生自由看圖描述故事,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
(2)、交流,歸納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算式。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 買鉛筆
(1)15-9=6 (2)15-9=6
10-9=1 15-5=10
1+5=6 10-4=6 ……
(3)15-9=6
因為9+6=15所以15-9=6
一年級數學,放兩顆珠子到計數器上,可以組成哪些數?急
2,11,20 如果不是局限于一年級數學的話,就有無限多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