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跨度最長的橋梁??
先說中國的:
世界上跨徑最長的斜拉橋:蘇通大橋
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其中橋長35.7公里,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km。總投資約107億元)
世界跨度最大的橋:澳門西灣大橋
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清水河大橋(西藏)
世界上最早的鐵索橋:霽虹橋
世界上最大的拱橋:盧浦大橋
更多詳細http://www.tigerspace.net/bbs/archiver/?tid-25128.html
外國的:
世界上最長的斜拉橋:里永·安蒂里永大橋
主跨跨度最長的懸索橋:明石海峽大橋(日本)以前是金門大橋
主跨度最長的懸索橋:多多羅大橋(日本)
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橋:瀨戶大橋(日本)
最美的大橋:金門大橋
被世界譽為“世界第一斜拉橋”的是什么橋?
蘇通大橋最長拉索長達577米,比日本多多羅大橋斜拉索長100米,為世界上最長的斜拉索. 交通部總工程師鳳懋潤說,它是中國由“橋梁建設大國”向“橋梁建設強國”轉變的標志性建筑. 4月28日,全長32.4公里、主跨1088米的蘇通大橋通車一刻,就成為世界最大跨徑斜拉橋,創造了最深橋梁樁基礎、最高索塔、最大跨徑、最長斜拉索等4項斜拉橋世界紀錄,其雄偉的身姿成為橫跨在長江之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常州懷德橋的資料?
懷德橋是80年代常州市區段8?92km運河整治遺留下來未改造的老大難工程,隨著蘇南運河整治全線竣工以及常州城市交通和改善市容的迫切需要,使懷德橋成為非改不可的項目。經省、市多次協商,并簽訂改造工程協議,1997年市政府毅然決策:由市交通局牽頭與市建委聯合改建懷德橋。接著,市交通局又作出決定:懷德橋改建,主要由市航道管理處具體負責實施,在工期不到10個月的條件下,要優質、按期完成這座市區大型橋梁的改建,這無疑是一項艱巨而重大的任務。
? 市航道處接受這一任務之后,在懷德橋改擴建指揮部辦公室、工程總監的帶領下,積極開展前期工作,并籌劃建立橋梁工程監理組織和一整套監理與管理制度,充分依靠政府支持,積極爭取各方配合,重視新聞輿論導向,注重加強自身努力,抓好工程質量、進度和投資三大目標控制。從1998年3月24日正式中斷交通起,整個工程按照年底建成通車的預定目標順利實施。開創了常州交通、建委聯合建設城市橋梁的先例,同時也逐步探索出一套優質、高速改建城市橋梁的經驗。
1 懷德橋建設標準與規模
??按照省建委(97)516號批文,懷德橋橋型為中承式鋼管混凝土無風撐三拱橋,設計荷載汽-超20,掛-120,凈寬不小于50m,凈高不小于6m,主橋長100m,寬40m,引橋長176m,引道長150.7m,引橋、引道寬28m,4座人行踏步,?φ100×38m灌注樁92根,混凝土澆注9694.2m3,鋼筋用量828.5t,拆遷房屋4、5萬m2,駁岸543m,挖除土方4、1萬m3。
2 工程投資、設計與招投標
??省建委批復懷德橋改建總經費為1、47億元。按市政府意見,其中6000萬元由市交通局出資(含省交通廳補助3500萬元)用于橋梁改建、人行便橋、上下游駁岸、土方工程及此范圍內的征地拆遷;其余資金由市建委自籌解決房屋拆遷、道路管線、南北匝道、公交站臺、環衛廁所、附屬工程等。?
橋梁工程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由上海城建學院設計研究院設計,地面道路、管線布設由常州市政設計院設計,由省交通廳和常州市政共同審定實施。武進市交通建設工程總公司中標承建橋梁工程,常州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地面道路和管線工程。
我國最長的懸鎖橋是
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大橋北起揚州,跨江飛躍鎮江連接312國道和滬寧高速公路,全長35.66公里.連接揚州和世業洲島的北汊斜拉橋的鋼箱梁已于10月3日建成.連接世業洲島和鎮江的南汊懸索橋,為扁平流線形鋼箱結構,梁高3米,寬38.3米,共有93個梁段,鋼箱梁噸位總重24000噸,跨徑1490米,比我國跨度最長的江陰長江大橋的懸索橋超出115米,2005年建成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徑懸索橋.
陜西省安康市漢江一橋的歷史 ?
安康漢江一橋是1970年7月1日通的車;近幾年又加寬了一倍; 橋長570米,橋高21米; 1983年洪水漫過橋面近3米,但是由于橋設計巧妙,安然無恙. 1970年橋通車以前,南面叫土西門,大橋路通過的地方多半是叫做校場壩,都是菜地,大橋路東側是城墻和護城河.橋頭東側是安康地區茶廠; 橋北面當時是忠義公社的糧田.
常德有哪些橋梁
常德有如下橋梁:
1、穿紫河(市武陵區):姻緣河橋(常德大道)、紫緣橋(紫緣璐)、七里橋(丹陽路)、穿紫橋(朗州路)、武陵橋(武陵大道)、長勝橋(朝陽路)、白馬湖一橋(皂果路)、白馬湖二橋(龍港路)、柏園橋(洞庭大道)、三閭橋(青年路)。
2、新河渠(市武陵區):新河橋(常德大道)、新河渠橋(洞庭大道)、新河渠濱湖路橋(濱湖路)、新河渠竹葉路橋(竹葉路)。
3、玉池湖(市鼎城區):金霞大橋(金霞路)。
4、柳葉湖(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泉水大橋(紫緣路)、沾天湖跨湖棧橋(環湖東路)、沾天湖橋(朗州北路)、桃花島一橋(在建)、桃花島二橋(在建)、桃花島三橋(在建)。
5、枉水河(經開區):枉水一橋(蓮池路)、枉水二橋(善卷南路)、茅灣大橋(有德路)。
6、沅江(市城郊區):沅水一橋(洞庭大道)、沅水二橋(常德大道)、沅水三橋(桃花源路)、沅水四橋(于2014年12月開建)、沅水高速大橋(東常高速)、沅水高速大橋(長張高速)。
7、沖天湖(鼎城鄉鎮):西洋陂高速大橋(岳常高速)。
8、沙河(鼎城鄉鎮):蒿子港大橋(岳常高速)。
9、澧水(縣):安鄉大橋(安鄉縣)、安鄉二橋(2015年開建)、石龜山大橋(安鄉縣)、官垱大橋(213年開建)、津市大橋(津市)、澧水特大橋(二廣高速)、張公廟大橋(澧縣)、艷洲大橋(澧縣)、石門大橋(石門縣)、石門二橋(石門縣)等等。澧水流域大小橋梁過多,就不一一介紹了。
10、沅江(縣):桃源沅水大橋(桃源縣)、漢壽沅水大橋(漢壽縣)。
世界上堪稱奇跡建筑的橋梁有哪些?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從日本明石海峽大橋到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世界很多橋梁不僅創造了工程學上的奇跡,也是美麗和靈感的來源。
1、有“法國第一高橋”之稱的米洛高架橋于2004年完工,橋塔總高343米,橋長2460米,寬32米。這座大橋的最高點比法國埃菲爾鐵塔還高23米。
2、英國蓋特謝德千禧橋綽號為“眨眼橋”,因為橋可以升起來讓船通過,此時橋與上面的弧形拉索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眼睛。
3、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管理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之一,全長36公里
4、科羅拉多大橋總長2公里,位于美國西部科羅拉多大峽谷上,玻璃橋向外延伸了21米,橋身離谷底1200米高,可同時承受2萬人的重量。
5、土耳其博斯普魯斯大橋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并連結亞洲與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因此又名“歐亞大橋”。
6、加拿大聯邦大橋全長13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建在冰覆水域上的大橋,被世人稱之為“現代橋梁工程顛峰之作”。
7、在20世紀末國際橋梁和工程協會組織的“20世紀15座世界最美的橋梁”評選中,瑞士桑尼伯格大橋位列其中。
8、位于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伊朗大橋,全長132米,距離河面很低,最具特點的是那23個具有伊斯蘭風情的拱形橋洞。
9、新加坡螺旋大橋外觀酷似人類DNA的構造,呈螺旋式伸展。
世界上第三高的橋梁叫什么名字
世界上的第一座橋究竟出自何處、誰人之手,已無法考證。因為自從有了道路之后,當人們遇到河流、溝壑阻礙時,就會想到要采用某種方式跨越障礙。最初的橋可能只是架在小河溝兩岸或河中礁石上的一根樹干、一塊石板。后來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最早的木橋和石橋。
石拱橋──我國河北省趙縣城南5里有一座拱形大石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它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這座橋是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建造的,距今已近1400年。它造型美觀,結構別致。像這樣的橋,歐洲19世紀中葉才發現,比我國晚1200余年。
鐵橋──1779年,英國的亞伯拉罕─達比在英格蘭中部科布魯克代爾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鐵橋。這座橫跨塞汶河的鐵橋,使用5列鑄鐵肋構成30米長的單跨半圓拱。橋的鑄件有不少精巧的構想。
懸索橋──原始懸索橋柔軟易彎,不利于車輛行走。現代懸索以鋼纜懸掛加肋的橋板,已解決了這個問題。西文第一座水平橋面的懸索橋設計,見于1595年奧地利主教瓦蘭佐奧的著作中。該設計把鐵桿連在一起構成懸索。1801年芬利首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雅各溪上建造了懸索橋,橋長21米。
1803年,法國率先建造鋼絲纜索橋。塞昆建造了幾座跨度長達90多米的橋。維克發明了在橋上用一根根鋼絲構成纜索。而不必把沉重的鋼絲纜索吊到橋塔項上。
鋼筋混凝土橋──世界上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是1899年建于蘇格蘭連芬南的混凝土高架橋,每拱跨度為15米。21個橋拱頂上各有一鉸鏈,使墩基可以移動。工程師梅拉特最早懂得三鉸鏈作用,他于1901年在瑞士建成首座三鉸拱橋,是細長的鋼筋混凝土橋。
預應力混凝土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制出高強度鋼材,佛萊辛奈將其應用于橋梁設計中。他于1948年至1950年間在法國馬恩河上先后建造了5座預應力混凝土橋,分別位于愛斯勃利、安奈、特里巴度士、查吉斯和尤西。各橋采用平拱,遠較過去的橋拱平坦得多。
福州解放大橋的簡介
福州解放大橋,原名萬壽橋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區,跨越閩江,連接臺江倉山兩區,于1996年重建。福州解放大橋總長426.92米,橋寬12米,由萬壽橋、中洲島和江南橋三部分組成。屬于罕見的橋聯橋、橋上橋的獨特風格。解放大橋,是閩江最早的跨江大石橋。據明代王應山《閩都記》載:“萬壽橋,橫跨臺江,舊為浮橋,屢修屢壞。宋元佑間,郡守王祖道置田一十一頃七十二畝備修橋費。元時田入頭陀萬歲寺。大德七年(1303年),頭陀王法助奉旨募造石橋,釃水為二十九道,上翼以石欄,長一百七十丈有奇,南北構亭二。至治二年(1322年)落成。學士馬祖常為記,刻‘萬壽橋’三字于右”。
“萬壽橋”前身是浮橋,始建于宋元祐八年(1093年),時為知州的王祖道征集工匠以楞嚴洲為中心,南北各造浮橋1座。北橋江面寬154米,用船20只,南橋江面寬約785米,用船100只,以粗大藤纜緊固于江中所植的18根石柱上;船上鋪蓋木板,作為橋面,高與沙洲平,寬3.4米,兩旁設有欄桿。兩座橋總長為1000米。為方便江中行船,在江心的浮橋口還留有兩個高門。整個建橋工程于宋紹圣元年(1094年)完成。
宋崇寧二年(1103年),楞嚴洲與倉前山之間又出現一個沙洲,即中洲,江面被割為3條水道,因之浮橋也相應改建為北、中、南3座。北橋(今小橋橋位)用船16只,中橋(萬壽橋位)用船73只,南橋(江南橋位)用橋13只,共用船102只。陸游《渡浮橋至南臺》詩云:“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由于江闊水急,浮橋無力抵御風浪的襲擊,時多損壞,兩岸交通經常為之中斷,元代時改建為石橋,即“萬壽橋”。
“萬壽橋”于元大德七年始建,元至治二年落成,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建設工程,它與后建的江南橋合稱為大橋。全長570多米,29孔立28個舟狀石墩,承托石梁。橋上鋪石板,砌以石欄。橋欄石柱雕有形狀各異的石獅。橋南北各建有風雨亭。“萬壽橋”在橋梁技術上的一個創新,就是對橋梁基礎采用“睡木沉基”法,即:用木籠填石為基。先在橋墩處下木籠,然后,在籠內密填石塊為基。“萬壽橋”建成后,歷代都曾對大橋進行修葺。
1930年為適應汽車行馳,由日本大和工業合資會社承包改建成水泥路面。1971年對“萬壽橋”進行全面增高拓寬,改稱“解放大橋”。1995年至1996年拆除重建為現代化大橋。
齊齊哈爾市永安立交橋和南浦立交橋都修建于哪年?
永安立交橋和南浦立交橋于1992年開工1993年完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