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醫護人員防護服主要針對什么進行屏蔽
1、防輻射2、防醫學上的傳染病或者是醫學上的一些容易傳染的病毒等等.
醫院用什么樣的抗菌防護服?主要是哪幾個牌子的,額……最好就告訴我國內生產抗菌防護服的幾個廠家.
膠條醫用防護服
當前醫院怎樣治療H7N9病毒感染者?
入住最高等級傳染病房病房里的空氣都不許跑出來
新鮮空氣可以進入病房,但病房內的空氣跑不出來
感染病毒患者入住的是負壓病房,是傳染病最高等級病房。
什么是負壓病房?負壓病房是世界衛生組織在規定搶救SARS病人時特別強調的一個重要條件,只有設置負壓病房的醫院,才可以救治有嚴重呼吸系統傳染病的病人。負壓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裝置之下,病房內的氣壓低于病房外的氣壓,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病房,病房內被患者污染過的空氣不會泄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處理。設置負壓病房,可以減少病房外家屬、醫務人員被感染的機會。浙大一院的負壓病房,是2003年SARS疫情暴發后建設的,當初救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也是在這個病房里,從沒有發生過醫務人員感染的病例。
傳遞窗分為兩層,隔絕內外空氣交換
感染病區的門外,門的右邊有1扇傳遞窗,病房里有病人的化驗標本傳送出來,都要通過這個窗口。這個窗口是全自動的,分成3種狀態:鎖止、打開、全鎖止。窗口里外各有一扇玻璃門。里面的窗戶打開后,外面的窗戶就無法打開。外面開了,里面就自動鎖住。這樣可以完全隔離里面和外面的空氣,不因為物品傳送而有內外空氣交換。
醫生每隔4小時為患者化驗生化指標
下午4點多,一位醫生提了個寫有“送檢專用”的白色塑料手提箱到感染病區門口。需穿著白色手術衣、頭套和兩層藍色外科一次性口罩。
打電話給里面的護士,護士打開傳遞窗的內窗,放入一個標有“H7N9 9-5-5”的罐子,放好后立即關窗。過了1分鐘,醫生打開外窗,小心地把罐子放入手提箱,仔細蓋好蓋子,下樓——這位醫生是感染科的檢驗醫生,他說,他們每隔4個小時就要為患者楊某化驗生化指標,以便隨時監測病人身體狀態變化。
會診辦公室有高清視頻能看到病人身上插滿管子
專家通過屏幕監控病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教授是患者的主診醫師。
會診辦公室里,有一套高清視頻系統,通過設在病房里的攝像頭,將圖像和聲音傳送到會診辦公室的投影儀上。這樣,多名會診專家通過大屏幕就能實時監控病人情況,避免過多的人員進入病房出現交叉感染。
病房墻上的插座都插滿了
視頻直播中,病人身上蓋著藍色的橫條紋床單,面頰消瘦,頭發花白。張開嘴巴、插著呼吸機躺在病床上,半睜著眼睛,胸腔起伏緩慢而有節奏。床頭墻壁上10個電源插座孔,都被插滿了,分別連接著呼吸機、監護儀、呼叫器等。
病人身上插滿管子,連接著好幾個袋子,心電監護儀的管子、靜脈輸液管、胃管、尿管、排泄管等,這些都是用來監護和維持病人生命體征的救命管。“轉入浙大一院后,病人經過近兩天的搶救,情況進一步好轉,通過機器提供的用氧量降低了,這說明病人的肺功能沒有惡化,正在自己慢慢地恢復。而且你們看病人插滿管子,但他的神志是清醒的。”“不過,目前來說,病人還處于最危險的時期,沒有脫離生命危險。”
進病房要兩次更衣換防護服出來后要淋浴才能離開
醫生穿防護服進入
通過視頻看到,有兩位醫生穿著白色防護服進入楊某的病房。他們站在病床邊,記錄監護儀上顯示的數據,分別有心律、血壓、脈搏和氧飽和度4組數據。醫生還仔細查看了病人身上的各種管子。
安排了三班倒醫護人員,24小時全天候監護這位病人。每班醫護人員包括4位醫生、4位護士,每班輪班8小時。醫護團隊包括呼吸科、感染科、重癥監護室高年資的醫生和護士。“可以說抽調了醫院最強的醫護力量來搶救這位病人。”
進去出來都有一整套程序
在視頻中看到,進入病人病房的醫護人員都是“全副武裝”,戴著圓形固體的綠色“醫用”N95口罩,可以杜絕PM2.5微粒流通;穿著白色連體防護服,從頭到腳無縫連接;還有白色消毒手套。
在醫護人員入口處,有一塊牌子,寫明醫護人員進入病房的程序:入口→一更→二更→辦公區→前屋→病房→通道→更衣→淋浴→辦公區。
護士解釋,“一更”是指穿上基本的手術防護服;“二更”是穿上白色隔離服,有了這兩道防線后才可進入病房;出來可能帶有病人的病毒,要求醫護人員脫下防護服,進行淋浴才可以離開醫療區。
參開資料: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H7N9感染者是怎么治療的?》
看到電視里的醫生,在為病患確認H7N9的時候,佩戴的是什么口罩?
一般醫生佩戴的都是N95標準的口罩,在H7N9禽流感還未確認前,一般的醫生都會穿上防護服,戴上專業的N95標準的口罩(金佰利的KN95系列),來為患者確認病癥.你別看這些醫生,其實也很辛苦的,N95標準的口罩戴著有點悶,但也沒辦法,為了安全,不建議普通人佩戴,如果實在要專業的話,可以試試金佰利的N90系列,這個口罩的防護性也是非常高的,防護指數也非常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刺客信條 兄弟會醫生的面具
據說是黑死病的產物….黑死病席卷歐洲的年代,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傳染,頭頂戴著厚厚的黑帽,戴上巨鳥嘴般的面具,手著白手套,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持一木棍,用來掀開黑死病患的被單或衣物,他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裝備可以保護自己免于黑死病的感染.他們被稱為勾嘴大夫[1]或鳥嘴醫生[2](Doctor Schnabel).鳥嘴面具常為銀制,中空部位塞入藥草用以過濾空氣.久而久之,銀制長鳥嘴面具就變成醫師的象征.現在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會,人們也會配戴鳥嘴面具,頭帶圓盤帽、黑色全罩斗蓬、蕾絲頸圍、白手套、手持短木棒,成為威尼斯嘉年華代表裝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