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盤行動從我做起400個字作文怎么寫
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光盤”行動嗎?那就是指在飯店就餐時,倡議人們將吃不完的打包,“光盤”離開飯店。
光盤行動以身作則,杜絕浪費。下面請看我的實際行動吧。
首先,進入飯店點餐,應該“按需定量”,點的食物夠吃就行,不要點的過多,以免吃不完。
其次,在就餐的過程中,應該確保每次給自己碗里的食物吃干凈,再去盤子里夾菜,這樣也能很好地保證在自己吃飽時碗里不剩飯菜。
最后,就餐完畢,桌上還有沒吃完的菜怎么辦呢?這時請不要一走了之,請向服務員索取一次性的飯盒或塑料袋,給它們打包帶回家。
因為剩下那么多的食物不緊浪費你的金錢,也浪費了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成果,我們不是學過一首詩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們一定不能浪費。如果我們不打包帶回家的話,還會產生一個可怕的后果,那就是環境污染。光盤行動,從我做起,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看圖寫話光盤行動200字
在這個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我們的潘校長向大家發出倡議:“少給別人添麻煩,多給別人予關愛”,他舉例說到“我們要節約糧食,不浪費,吃完盤中最后一粒飯,喝完碗中最后一口湯。”
這讓我想起以前背過的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們吃到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珍惜糧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喝,對于節約糧食沒有什么概念。殊不知,我國人口已超過13億,全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有很多地方的人們還吃不飽飯。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這是多么驚人的數字啊!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自己的盤中餐,就不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浪費。
班主任老師也經常叮囑我們節約糧食,吃多少盛多少。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牢記校長、老師的叮囑,做到了人人節約糧食。每天中餐,同學們都吃光盤中每一粒飯,喝完盤中的最后一口湯后,整整齊齊地把餐盤放好,就連食堂阿姨也表揚我們班同學節約糧食。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我們的社會定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光盤行動之家風作文
“今天不剩飯,從我做起,我,是“光盤”!”怎么樣,是不是很熟悉呀!對,這是光盤行動的口號!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東西。網友自發發起不剩飯菜、曬吃光后餐具的“光盤行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引起眾多媒體和網友的熱烈反響。吃飯時間到,一起參與#光盤行動#吧!拒絕浪費,從我做起,曬出自己吃光的盤子,一起向浪費說不,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瞧,這句話說得多對,有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家或外出就餐時,我有多久沒有剩過飯菜或打包?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對類似的問題不屑一顧,因為在他志愿者在北京一家飯店就餐后端起空盤合影們看來,這早已是遠離饑餓與食不果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對所謂的剩菜剩飯斤斤計較。而正在發起的“光盤行動”,顯然是在試圖提醒與告誡我們:饑餓感距離我們仍并不遙遠,而即便時至今日,尊重糧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
2012年的世界糧食日里,國家糧食局首次向全國糧食干部職工發起倡議,倡導自愿參加24小時饑餓體驗活動,以更好地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每個人當然不必都去重新體驗饑餓,但我們的確要找回一種對于糧食的溫暖與敬意。詩人海子曾經說,“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們也不妨這樣趕緊行動起來,接力成為“光盤”
有關于光盤行動的作文
展開全部
光盤行動 讓我們現在行動
古語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出自李紳的一首詩《憫農》,從這首詩講述了一粒粒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
“舌尖上的浪費”這句話每個人都知道,但知道為什么不去用行動來表示,比如我,我也要節約糧食,從我做起。一天,媽媽炒了一盤青椒菜,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由于吃的太猛,我嗆住了,而且幾根青椒也從筷子里掉了下來,此時,媽媽見桌子上有幾根青椒絲,便對我說:“珍惜糧食就是熱愛生命,你如果不節約糧食,就等于不熱愛生命,你看那些非洲的小朋友,餓得面黃肌瘦,你有飯吃就算好的啦!你快點用筷子把桌子上的青椒絲夾起來吃了吧”。我說:“糧食還多著呢,我就不吃”。媽媽瞬間變得嚴肅起來,說:“你不要不把珍惜糧食當回事看,如果有一天糧食沒有了,你肯定后悔當初為什么不節約這一點點糧食,這一點點糧食肯定會讓許多饑餓的小朋友得到營養活下去”。我說:“啊!好的媽媽,我現在就把這些吃完”。我頓時醒悟了,珍惜糧食應該從一粒米,一口菜做起,積小成為大成,一個人節約一粒米,那么十三億人就可以節約許多糧食,就可以挽救許多饑餓的人!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提倡光盤行動,節約一點、一滴、一粒的糧食,不要讓糧食浪費,爭當節約小公民!
第2篇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近期,“光盤行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食物,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農業學家袁隆平說:“我們國家人口這麼多,耕地又這樣少,人均耕地這么少,好不容易國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們每年辛辛苦苦來鉆研,提高產量,我們的水稻產量,每畝提高十斤五斤都是艱難的,提高了單產之后呢?又浪費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國每年浪費糧食約500億公斤,約占總產量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現在有許多餐館都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如果我們人人都反對浪費,那么我們可以救活多少饑餓的人口啊!
“光盤”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那種明明只有幾個人,卻點了一大桌子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我們家也積極響應“光盤行動”,除夕吃年夜飯時,以往每年都剩下一桌子菜,可今年菜肴依然豐盛,只是量相對于往年少了一些,這不,今年出奇的只剩下了一兩道菜。年初二時,姥姥家的剩飯菜也不見了蹤影,“光盤行動”進駐我家。
中國以美食聞名于世,同時又以舌尖上的浪費聞名于世,餐餐吃光你盤子里的食物,是一種良好素質,更是一種美德。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讓我們都加入光盤族,成為光榮的光盤族中的一員吧
光盤行動我們怎么做
積極參與 節約光榮
光盤行動的宣傳標語有哪些?
1、 節約無小事,文明靠大家,我們是“閃亮光盤”.2、 倒掉的是飯菜,流走的’是汗水.3、 粒米雖小君莫扔,光盤節約留美名;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4、…
光盤行動的標語有哪些?
1、倡勤儉剩宴不再,講節約光盤添彩.2、光盤行動,惜糧惜福.3、盤子干干凈凈,照出你我的品行.4、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盤,定要一干二凈.5、吃好…
光盤行動作文
光盤行動
光盤行動,這是最近非常流行的活動,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就落后了,那什么是光盤行動呢?光盤行動就是節約糧食。
在家或外出就餐時,我們有多久沒有剩過飯菜或打包?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會對類似的問題不屑一顧,因為在他志愿者在北京一家飯店就餐后端起空盤合影們看來,這早已是遠離饑餓與食不果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對所謂的剩菜剩飯斤斤計較。而正在發起的“光盤行動”,顯然是在試圖提醒與告誡我們:饑餓感距離我們仍并不遙遠,而即便時至今日,尊重糧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
2012年的世界糧食日里,國家糧食局首次向全國糧食干部職工發起倡議,倡導自愿參加24小時饑餓體驗活動,以更好地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每個人當然不必都去重新體驗饑餓,但我們的確要找回一種對于糧食的溫暖與敬意。詩人海子曾經說,“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
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更要參與到光盤行動進來,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的作文,要求是自己在這方面做的如何?寫出親身經歷的一件事。
撐一把淡淡的小傘,拔開江南如絲的細雨,倘徉于故鄉的石橋流水,讓心情也變得如雨絲一般靜謐而溫柔。低頭間,又有一縷思緒才下眉,卻上心頭。
我和你,在命運的輪軸上同行,由一絲殷紅的血脈牽著。我和你有密切的關系——奔騰不止的河流是你的血脈,流淌在崇山峻嶺的脊髓中,流經我的身心,滋潤著我的心田。看不懂你嗬—水鄉,你那迷人的雙眼令多少子弟陶醉?
船——清江玉笛隨風去,一葉輕舟入夢來。
以前,家門前便是一條河。半輪艷紅的落日用癡癡的雙眼,凝視著這片神圣的土地。清淡的水,舒張著、蕩漾著,歡快地奔過古老的小橋。滄海桑田里,年紋布滿額頭的老人,立在橋頭,凝望著靜靜的河水,閑適地拉著古胡。以憂怨的曲子回憶過去。孩子們沒事兒,東逛西跑——摸蚌兒,捉蝦魚,沒有船是不行的。我們常三個一簇,四個團架只烏蓬小舟到河中去。忽然,“撲”地一聲,我們便縱到水底去玩耍。但大人總是不許的,所以我們只能暗地里去。或許也是因為這樣,船的記憶仍是我對江南水鄉一種深切的懷念。
夕陽河面上,不時有窄窄的船身,來往于江南小鎮悠長的河道。木漿插入水中,輕輕拔動,濺起一朵朵、一層層的水花。猶如古笛聲中的窄小音符,帶著鄉友的收獲和希望,攜著一首又一首的童謠,忙碌地穿梭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看不懂你嗬!——江南的船。
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江南的水鄉沒有雨是不行的。看——雨隨著秋的步伐,接踵而來。飄灑起來了,點點滴滴,淋淋漓漓,迷迷蒙蒙,淅淅瀝瀝。打開窗兒,眼里滿是一朵又一朵潔白如玉的花兒。人們都在細密的斜雨里撐傘慢行。
天生就愛雨的。不管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也好,還是“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驟雨也罷,都是滲透自然的精品。又回憶起家鄉的雨——那么細;輕盈如風,香甜似酒,潤濕了大地豐膄的皮膚。聽雨也挺不錯的,那窗外時有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蓮葉;也常有雨斜灑飄飄細如絲,韻律都是那樣的清脆、悅耳。聽,那雨落在青瓦之上,聲音柔和而又鏗鏘,遼遠而又臨近。似乎無數的珍珠落在玉盤里——“叮叮當,鏘”……可是雨久了,我們也惱了,向往晴天的太陽,因為田埂上又多了泥巴纏腳的麻煩。
酒——晚來將欲雪,更飲一杯無?
家鄉的酒,是情。
有多少遠離家鄉的游子,歷經了無數人生滄桑,走過了無盡漂泊的旅程。心中的多少壯志被磨滅,多少激情被歲月風塵所掩埋。——可是,家鄉的酒依舊如此明亮、香醇。
江南的酒不止一口清甜,還夾帶著一絲絲的愁絮——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辛棄疾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無奪之間,淚——落入了杯中,幾圈漣漪,與酒交融。我真看不懂你,江南的酒!
我和你,一直分不開。江南風著雨,鄉情柳夾桃。酒舟融入境,無計可消愁……
光盤活動 從我做起手抄報資料
“光盤行動”可是現在人們嘴邊最流行的話語,我時常聽見從人們嘴中傳出“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東西。”記得我是這樣認識“光盤”的——
一天,我們一家正在吃飯,看著他們都陸陸續續吃完了飯,去看電視了,而餐桌上只剩下孤零零的我,突然沒有了食欲。看著還有大半碗的飯,我再也吃不下去。于是,我便走到正在洗碗的老媽跟前,雙手合攏放在胸前央求著老媽:“我的好媽媽,我實在是吃不下了,您難道就忍心看著你女兒被活活撐死嗎?”說完我便準備溜之大吉,可我被老媽的獅吼功給震住了“站住!回來!”我只好乖乖地走到了老媽跟前,免得她再發獅吼功把我的耳膜“震破”。誰知這次老媽大人不計小人過,坐在餐桌旁對我說:“我要‘光盤’。”我趕緊朝電視機走去,給老媽拿CD光盤,老媽卻說:“我所要的光盤是干凈的飯碗。,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光盤行動’嗎?”我饒有興趣地坐到老媽旁邊,問道:“‘光盤行動’?這話是什么意思?說來聽聽。”老媽簡潔明了的說了起來:“所謂的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東西。”。隨及,老媽又頭頭是道地吟誦起詩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面,我來給大家仔細的講解一遍吧:“光盤行動”,是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里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為了自己也遵守這次的流行事件,我開始努力地扒起飯來……
對于“光盤行動”我頗有感觸,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拒絕浪費,從我做起,與“光盤”做朋友,和浪費說“不”,做一個節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