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全身變暗很臟咋回事
如果是魚身表面“很臟”而且粘液很多的話,那就是感染了某些細菌性疾病,例如水霉病,需要治療了.
錦鯉魚體 有些發(fā)黑 不知為啥原因
樓主在觀察下,看是否出現(xiàn)了以下癥狀:
斜管蟲病
[病原體] 屬管口科斜管蟲屬。主要寄生于皮膚和鰓上。對寄主的選擇不嚴格,也不限于幼魚或成魚,但幼魚對此蟲最敏感,往往引起嚴重死亡。水族箱等小水體飼養(yǎng)的小魚,很容易被侵害,甚至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因此蟲引起大批死亡的情況。
[癥狀] 斜管蟲身體比小瓜蟲小得多,肉眼看不見,也沒有白點等癥狀表現(xiàn)。魚體感染的部位分泌大量粘液,嚴重時魚體病灶部分的皮膚形成蒼白色和藍灰色粘膜層。由于皮膚和鰓的組織受到破壞,容易感染細菌。病魚體質(zhì)消瘦、變黑,呼吸功能受阻,食欲不振,最終導致死亡。斜管蟲繁殖的適宜水溫為12~18℃,在冬春季節(jié)易于流行。
[治療方法] 可用百萬分之八(8ppm)的硫酸銅溶液浸泡,也可用百萬分之零點七(0.7ppm)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混合溶液在水族箱中遍灑,均可見效。
家養(yǎng)的錦鯉其中一條魚鰓和身上有的地方變黑是怎么回事?
錦鯉吃得多拉得多如果不能及時處理魚便,有些魚便就會溶解在水里,如果過濾效果不好,水體里的氨含量高,水容易混濁.魚長時間生活在有氨毒的水體里,體質(zhì)會慢慢變得虛弱就很容易受到水里病毒的侵害.有些危害不是一下就顯示出來,而是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這一般是從體質(zhì)較弱的魚開始.所以養(yǎng)好魚的關(guān)鍵是過濾,而過濾主要是過濾魚便,水里的毒素都是由魚便產(chǎn)生的,也只有把魚便的氨除掉,水才會保持清晰無毒魚才能健康少病,百度永清過濾了解一下,這過濾系統(tǒng)有自動清理魚便的功能,會有幫助的.
錦鯉魚發(fā)黑
錦鯉常見魚病主要有水霉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等幾種。
1.水霉病(膚霉病、白毛病) 癥狀 病魚體表寄生有灰白棉絮無毛狀菌絲。防治方法 ①孔雀石綠0.2ppm~0.4ppm浸泡;②福爾馬林0.5ppm浸泡;③食鹽400ppm~500ppm和碳酸氫 鈉400ppm~500ppm配成合劑,將病魚用小池集中施藥。
2.爛鰓病 癥狀 病魚行動遲緩,體色和頭部發(fā)黑,嚴重時鰓絲腐爛,鰓蓋有透明小窗 。防治方法 ①漂白粉1ppm浸泡;②呋喃西林1.5ppm~2ppm浸泡;③紅霉素0.3ppm浸泡;④ 硫酸銅0.5ppm~0.7ppm潑灑。
3.腸炎病 癥狀 體色發(fā)黑、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有黃色粘液外溢。防治方法 ①呋喃唑酮0.1ppm~0.7ppm浸泡,配合土霉素拌餌投喂;②呋喃唑酮1克~2克/100公斤, 連續(xù)口服3天;③大蒜頭少量搗爛拌餌投喂,連續(xù)投喂3天。
4.豎鱗病(鱗立病、松鱗病) 癥狀 病魚體表粗糙、全身鱗片豎起如松球狀,鱗片基部 水腫,內(nèi)積有滲出液。防治方法 ①呋喃西林1ppm治療。②食鹽0.5%的水中飼養(yǎng),停食2天 ,每天每尾用磺胺嘧啶0.6克配餌投喂。③食鹽2%水溶液浸洗10分鐘。④紅霉素2.0ppm~2.5 ppm浸洗30分鐘~50分鐘。
我家的錦鯉魚為什么身上會發(fā)黑?身體發(fā)脹,魚鱗外翹?
要養(yǎng)好魚關(guān)鍵的是過濾,而過濾關(guān)鍵的也就是過濾魚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魚便產(chǎn)生的,也只有把魚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體無毒、穩(wěn)定和清晰,魚也才能健康而少病的.在裸缸里由于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積,硝化菌是很少的,也就不能及時處理魚便了,水體的氨含量就高,魚就容易有病厭食,水也容易混濁、長青苔綠藻.百度永清過濾了解一下,會有幫助的.
錦鯉魚身體發(fā)黑是什么病
水質(zhì)不行,加強過濾,勤換水.
錦鯉魚怎么會孌黑的呢?
水溫不合適 還有就是魚太多了 太擠了 勤換水 少喂食 就好了
鯉魚發(fā)黑是怎么回事
養(yǎng)殖的鯉魚都是這個顏色.在一個就是水質(zhì)
我養(yǎng)的錦鯉身體逐漸變黑.魚鰓 ,魚鱗.有圖,
你好,這個叫做草金,錦鯽,不是錦鯉,發(fā)生變異是很正常的事,就是因為這些變異才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變化多端的品種,
錦鯉魚發(fā)黑怎么辦
黑斑?。ㄆぞ有卵ㄎx,也被認為是皮居莖雙穴吸蟲和其他品種) 1.感染的跡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點,達2毫米寬,出現(xiàn)在身上和鰭上,有時也出現(xiàn)在眼睛上和嘴上。 2.感染詳述 斑點是含有幼蟲期的腸吸蟲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蟲,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蟲期也被稱為皮居船形吸蟲。成年期的蟲子生活在水鳥的腸內(nèi),水鳥是吃了藏匿著幼蟲的魚而受到侵擾的。在水鳥的內(nèi)臟里,包裹著每一個幼蟲的膜散開,蟲子在幾周之后發(fā)育成熟。成蟲產(chǎn)的卵在鳥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發(fā)育成片自由游動的幼蟲,幼蟲寄生于水螺身上。幾周之后,寄生蟲離開水螺并開始了寄一開合適的魚類寄主的又一個周期。當寄生蟲達到大約1毫米寬時,每個蟲子身體上生出一層黑膜,在皮膚下形成獨特的斑點。輕微的黑斑病傳染對魚沒有什么傷害,因為生活周期,環(huán)境條件復雜,是不會使黑斑病從一條魚上傳染到另一條魚身上的。 3.推薦的治療方法 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能殺死寄生蟲,但是黑斑點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蟲的生長周期,通過確保水鳥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沒有被寄生蟲寄生的螺出現(xiàn)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