笊籬是什么意思
笊籬 zhào lí 指一種做飯用的工具 像勺子一樣 有眼兒 . 主要實現烹飪過程中撈的動作.達到被撈的食品與油,湯分離的目的. 如,撈餃子等等. 以前都是竹編的,現在,都用金屬編制,其實跟漏勺的作用差不多 《現代漢語詞典》:02版1591頁 用金屬絲、竹篾或柳條等制成的,能漏水的用具,有長柄,用來撈東西 笊籬就是漏勺. 福建農村用的笊籬都用毛竹編成,用于打撈番薯米和未完全煮熟的大米飯,然后裝到飯甑中蒸煮.笊籬把手也用毛竹片而制成,長約三尺.
你們覺得「漏勺」和「笊籬」有區別么
材質
這個東西用普通話怎么說?
笊籬、漏勺,望采納
撈米飯用的zhaoli兩個字怎樣寫
笊籬,1般都叫漏勺,笊籬是1種方言
撈米飯用的趙麗兩個字怎樣寫
1般大家都叫漏勺,笊籬好像是方言里的詞.
油格跟笊籬什么區別
油格比笊籬更細密,可以用來過濾食用油的雜質的,笊籬是類似于漏勺的工具,是用來撈取油炸的或是水煮的食物的工具.上圖為笊籬
竹子頭下面爪是什么字
笊,[zhào],音照.笊籬,像漏勺的工具.問題已解決記的采納,點擊右下的采納.
笊籬怎么讀它和哪些漢字同音
笊籬 [zhào lí] [釋義] 用竹篾、柳條或 鐵絲等編織的用具, 能漏水,用在水、湯里撈東西
五香熏鲅魚怎么做?
五香熏鲅魚
這個熏魚不是煙熏出來的,是將魚炸過以后泡到調味料里,吃起來有一點點熏肉的香味。熱吃、冷吃都可以。
用料:
鲅魚1條(700-1000g),胡椒粉1/2茶匙(3克),香醋2茶匙(10毫升),姜片2片,蔥段2段,姜末1茶匙(5克),五香粉1茶匙(5克),料酒1/2湯匙(8毫升),醬油2茶匙(10毫升),白砂糖2茶匙(10克),油320毫升(實耗50毫升)
做法:
1.將鲅魚洗凈,用鋒利的刀從魚的脊背部劃開,清理干凈后,將魚放在砧板上,斜切成厚5厘米左右的厚片。
2.把魚片放在盆中,加入姜片、蔥段和醬油(1茶匙,5毫升),腌10分鐘備用。
3.將料酒、白砂糖、五香粉、香醋和姜油(1茶匙,5毫升)放入鍋中,加入1杯水熬煮5分鐘,盛在碗中,晾涼備用。
4.大火燒熱炸鍋,當油溫升到八成熟的時候(油面上方有明顯煙氣冒出),把魚片放入油中,用筷子輕輕滑開,炸至表皮略黃、魚肉發緊即可,撈出瀝油。
5.再次將鍋中油燒熱,將魚片入油鍋再炸一次,用漏勺或笊籬撈出,趁熱立即放入調料碗中吸味,放置15分鐘以上,即可食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
面條是什么做的
取半盆面,加入一小瓢上好的堿,加適量水和面。面要多和一會兒,以面絮細碎均勻為好,將面絮放入大型的電動壓面機(面條作坊都用這個)或者家里的小型人力壓面機,調整厚度來回多壓幾道,厚度越來越薄,面片也越來越筋斗,最后感覺盡到程度差不多了,厚度也在大約1~2毫米厚的時候,放上切面刀,熱干面的基本原料就出來了。將面掛礙來,稍稍涼一下。
燒開水,放入面,一邊大火煮沸,一邊用筷子攪動,煮至面色稍稍發白,撈起一根用手指掐斷,看看里面,如果還有很粗的白芯,則繼續煮,直到面條斷面上白芯比頭發絲稍粗時,關火將面起鍋,放入可漏水的小飯框。這一步中千萬不可把面條煮得過生或者過熟,理由嘛,呵呵,后面再說。
將面空(kong4)以下,1-2分鐘不滴水就可以了。將飯框挪至電扇前,強風吹面,在面上均勻的撒上香油,然后迅速用筷子挑起來抖動,直至面條完全一根根散開,沒有粘在一起,香油比較均勻,面條冷卻為止。這幾個條件缺一個不可,不然會影響口味哦。這里解釋一下,為什么不可以將面條煮得太爛,如果很爛,面條幾乎粘在一起挑不開,而且挑動的時候,面條會斷開。
拌好以后,可以把面放到冰箱或者陰涼處,然后開始準備配料。配料其實有很多種,而且可以依據個人的愛好自己添加或者減少。經典的必不可少的配料主要有:大蒜末(大蒜水也可以),蔥花(嫩的小蔥切成細的小段但不能切碎),大頭菜(切成方形的小丁),胡椒粉,芝麻醬(小磨芝麻醬為佳,加入溫開水,鹽少許,雞精少許,調制成均勻的麻泥),醬油,辣椒醬(根據個人愛好酌量添加)。
下面就是準備燙面開吃了。燒開水,從剛剛吹涼的面里取出自己要吃的分量,放在笊籬(可以用一般的漏勺代替),在鍋里沸水中燙約1分鐘(還可以掐斷一根看看,里面沒有白芯就可以了),晃動笊籬確保所有面條都入水燙熱。取出笊籬,將面倒入碗中,依次加入以上調料,然后拿筷子拌勻。這里解釋一下前面為什么面不能煮的太生,如果太生的話這一步燙面的時候需要燙很久,這樣的話面上面的香油都會消失到鍋里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