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龍蝦怎么養
養澳洲龍蝦講究4點一、適宜的生長速度澳洲龍蝦的天然分布為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在18℃—32℃之間能取得較好的生長率。揚州地區每年5—11月之間的水溫高于18℃的時間為6個半月。水溫達到16℃以上時即能開始正常生長。為充分利用本地熱能資源,在揚州地區澳洲龍蝦的放苗時間宜安排在5月初,起捕時間為11月下旬。 二、水質要求①水源,主要以未污染的江、河、湖、庫等大水體地表水作水源。也可用地下水,地下水有如下優點:有固定的獨立水源;沒有病原體的野雜魚。沒有污染。全年溫度相對穩定。②水的pH值,在養殖過程中,曾出現過最低值6.10,最高值9.33均能生存,但以6.5—9.0為好,最好為中性偏堿。③水中溶氧,澳洲龍蝦雖然耐低氧、溶氧低于1毫克/升,短時間還能生存,但若長時間處于低溶氧狀態,則會影響其生長和成活率。因此,池塘中必要時要配備增氧機或其它增氧設備,使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為宜,避免重金屬、殺蟲劑、除草劑、油、氯、甲烷、硫化氬、高鐵含量等物的污染。④采取微流水或定期加新水養殖,可促進龍蝦生長。三、池塘條件①池塘應為長方形,面積不限,但以2—5畝為好,水深0.9—1.5米,池塘長軸方向應與夏季風向相同。②池底硬土質,無淤泥,池壁必須有坡度,且坡度要大于3∶1。③池塘要有良好的排灌系統,一端上部進水,另一端池底部排水,進排水口都要有防敵害、防逃網罩。④池塘底部應有約1/5底面積的沉水植物區,并有足夠的人工隱蔽物,如廢輪胎、網片、PVC管、廢瓦缸、竹排等。⑤有條件的池塘可設增氧機。四、放養技術及日常管理①密度:每畝投放2—3厘米的幼蝦600尾,可適當混養白鰱100尾、花鰱50尾、草魚50尾。②微流水養殖或每周加注2—3次新水。③投喂采取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投喂,投喂種類應盡量多樣化: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芹等水生植物,牛糞、豬糞、人工顆粒飼料。也可適當投喂螺螄、蚯蚓、河蚌等動物性鉺料。每周投喂1次發醇過的牛糞,每畝100公斤,置于池塘四角,全沒入水中,每日投喂顆粒飼料1次,傍晚6時投蝦體重20%的用量即可。④夏季高溫期要注意加大流水量或注水量,及注水次數,晚上可開增氧機增氧。[1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有哪些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蝦池開挖
澳洲小龍蝦池塘選擇在通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充足、無污染源、排灌方便的地方,面積以長方形為佳,3畝-5畝為宜。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設施配套
蝦池配套良好的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設置防逃網。池塘中四周種植水生植物,覆蓋面積占水面1/5左右。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蝦苗放養
蝦苗放養時間一般在3-5月,水溫達18℃以上。放苗時間選擇晴天早晨或傍晚蝦苗規格50px-100px,密度為6000尾-8000尾/畝。同一池塘放養的蝦苗要求規格整齊一致。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餌料投喂
澳洲小龍蝦食性較雜,主要以投喂配合飼料或冰凍海魚為主,每周投喂1次小麥、南瓜等素食料。定期飼料中加拌大蒜素、vc等藥餌。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養殖管理
養殖期間要勤檢查、勤巡塘、勤增氧,觀察水質變化及吃食情況,發現問題盡早處理,做好詳細的生產記錄。
澳洲小龍蝦的養殖要點:收捕上市
一般當年國慶節后開始,采取地籠分批起捕,或干塘或圍網的方法于傍晚進行一次性捕撈。
擴展閱讀:澳洲淡水小龍蝦的人工養植優點
1、氣溫適應性廣,安全氣溫3℃-37℃,最適生長溫度18℃-32℃,養殖時限長,中國南北均可養植;
2、生長速度快,3-6cm的蝦苗養植4-5個月便可上市(上市規格為60-200g);
3、耐低氧(養殖可不設增氧機),能忍受各種劣質水體,耐運輸(可脫水長短途干運,本地及空運充氧運輸);
4、個體適中,可鮮活上市。蝦苗成活率更高(3-6cm)達90%,畝產量均在220-250kg;
5、抗病力強,至今沒發現重大疾病;
6、吃性雜,要求飼料蛋白質低,腸道細,食量少,飼料成本更低。
怎么養,澳洲龍蝦!
池塘最好選擇在水源充足、地面開闊、地勢略帶傾斜的地方。周圍沒有山林或建筑物阻擋,可保證通風良好,有利于池塘水的攪動對流。地勢略傾斜,便于水的自流排灌。
蝦池水質要求保持清新、含氧量高,不受污染。前期以肥水為主,透明度25cm左右;中后期勤換水和加水,最好15d左右加換一次,透明度為30~40cm。做好增氧活水,保持良好的池塘環境,促進食欲和生長。有條件可采用微流水養殖。
擴展資料:
晝伏夜出,白天藏匿洞中,僅顯露兩對觸角和頭部用以感觸洞外動向,夜間外出覓食。主要攝食小魚、蝦蟹類、小貝類、海膽、藤壺、多毛類、藻類等。龍蝦依靠步足爬行,不喜游泳,行動遲緩。觸角靈敏,遇敵時轉動第二觸角摩擦發音器發出吱吱聲響以驚嚇對方。
受驚時常屈腹彈跳,引體向后。喜廝斗,常以俯沖方式攻擊對方,有群棲習性,蝦群區域性明顯,常因季節水溫變化和索餌、生殖等因素發生遷移,通常夏季棲于淺水處,秋冬移向較深海區,繁殖時復又到淺海處。
澳洲龍蝦生活在珊瑚外圍的斜面至較深的泥沙質地。通常棲息在水深1至10米,最深記錄為145米,以巖礁及礁斜面之靜水處為多,有時也可在河口附近水質較混濁之泥底處發現。目前澳 洲龍蝦不僅在 澳大利亞進行人工養殖 , 而且美國、非洲、新西蘭、南亞都已開始養殖。
澳洲龍蝦養殖
1.底棲
龍蝦喜棲息于水草、樹枝、石隙等隱蔽物中。該蝦晝伏夜出,不喜強光。在正常條件下,白天多隱藏在水中較深處或隱蔽物中,很少活動,傍晚太陽下山后開始活動,多聚集在淺水邊爬行覓食或尋偶。若受驚嚇,迅速逃回深水中。該蝦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覓食和活動時向前爬行,受驚或遇敵時迅速向后,彈跳躲避。
2.趨水
龍蝦有很強的趨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養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進水口周圍。下大雨天,該蝦可逆向水流上岸邊作短暫停留或逃逸,水中環境不適時也會爬上岸邊棲息,因此養殖場地要有防逃的圍欄設施。
3.好斗
龍蝦生性好斗,在飼料不足或爭棲息洞穴時,往往出現凌強欺弱、欺小怕大現象。幼體的再生能力強,損失部分在第2次蛻皮時再生一部分,幾次蛻皮后就會恢復,不過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這種自切與再生行為是一種保護性的適應。
掘洞
4.龍蝦喜歡掘洞,并且善于掘洞。
第一、掘洞深度與速度
龍蝦掘洞的深度是決定其危害程度的關鍵因素。據我們對35例龍蝦洞穴的實地測量,大多數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約占測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過1米,我們測量到最長的一處洞穴達2.1米。通常,橫向平面走向的龍蝦洞穴才有超過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縱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較淺。龍蝦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中尤為明顯。大豐龍蝦試驗池甲,放入龍蝦經一夜后觀察,在砂質土壤條件下,大部分龍蝦所掘的新洞深度超過30厘米。
第二、龍蝦洞穴的位置
龍蝦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選擇在水平面處,但這種選擇常因水位的變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處,龍蝦洞口最多。但龍蝦掘洞的位置選擇并不很嚴格,在我們試驗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淺水區的池底部都有龍蝦洞穴,較集中于水草茂盛處。
第三、生存環境對龍蝦掘洞的影響
水體底質條件對龍蝦掘洞的影響較為明顯,在底質有機質缺乏的砂質土,龍蝦打洞現象較多,而硬質土打洞較少。在水質較肥,底層淤泥較多,有機質豐富的條件下,龍蝦洞穴明顯減少。但是,無論在何種生存環境中,在繁殖季節龍蝦打洞的數量都明顯增多。
編輯本段適應性
環境
環境要求龍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各種水體都能生存,無論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溝、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魚類難以生存的水體也能存活。龍蝦耐低氧能力較強,在水體缺氧的環境下它可以爬上岸進行鰓呼吸以維持生存。水質的PH值在5.8-9范圍內,溶氧低于1.5mg/L時仍能正常生存。正常生長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
水溫
龍蝦生長適宜水溫為24℃-30℃,當溫度低于20℃或高于32℃時,生長率下降,水溫15℃以下時幼體成活率極低。飼養水域晝夜溫差不能過大,仔蝦幼蝦晝夜溫差不要超過3℃,成蝦不要超過5℃,否則會造成重大損失。在珠江三角洲及華南沿岸地區,一般均能自然越冬,為防較大寒潮襲擊,可將越冬成蝦放在較深的養殖池中,并在養殖池西北角搭擋風墻或防寒棚。胚胎發育適宜水溫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時間可大為縮短。
PH值
龍蝦適宜PH值范圍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但它的抗逆力很強,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輕度工業廢水中,在農藥施用地區的田溝、渠道中也有分布。
編輯本段食性與生長
1.食性 龍蝦是偏動物性的雜食性動物,但食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稍有差異。剛孵出的幼體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黃為營養,之后不久便攝食輪蟲等小浮游動物,隨著個體不斷增大,攝食較大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植物碎屑,成蝦兼食動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尸體,也攝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小型甲殼類及一些水生昆蟲。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幼體可投喂豐年蟲無節幼體、螺旋藻粉等,成蝦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或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動、植物碎屑。 2.蛻殼與生長 龍蝦是通過蛻殼實現生長的,蛻殼后的新體殼于12-24 小時后硬化。在水溫25℃-30℃條件下,飼養6-8個月,體重可達60-150克。龍蝦生長總的趨勢是:從孵化后到體重20克這一階段內,生長速率是加速度的增長;在達到50-100克的階段,其生長的速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超過這個階段,生長速率便呈下降的趨勢。因而形成一個倒u字形的生長曲線。蛻皮分長蛻皮和生殖蛻皮兩種,幼蝦脫離母體后,很快進入第1次蛻皮,換上柔軟多皺的新皮,并迅速吸水增長,此乃生長蛻皮,由幼體到成體共蛻皮11次。雌蝦性成熟后便開始生殖蛻皮,以后每次交配產卵前都要進行生殖蛻皮。
編輯本段繁殖習性
1.雌雄鑒別 龍蝦雌雄有所區別,主要可通過以下方法鑒別:1)同齡親蝦個體,雌蝦比雄蝦大; 2)體長相近的親蝦,雄性的大螯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螯腕節和掌節上的棘突長而明顯; 3)雌蝦的第1腹肢退化,很細小,第2腹肢正常,雄蝦第1、2腹肢變成管狀,較長,為淡紅色,第3、4、5腹肢為白色,這是雌雄之間在外形上最明顯的鑒別性特征。 2.性成熟 龍蝦在天然環境中6-12個月齡達性成熟,已達性成熟的個體體重一般為30-100克。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一般6個月可達性成熟。同齡親蝦,一般是雄蝦個體比雌蝦稍大。同池塘飼養的龍蝦群體,雌雄性比接近1:1。 3.繁殖 龍蝦9-12月齡成熟,交配季節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體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時雌蝦仰臥水面,雄蝦位其上以龍足鉗住雌蝦前足,步足抱住雌蝦將交接器插入雌體,交配時間10-30分鐘。交配后3-10小時,雌蝦開始產卵,為一次性產卵,產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剛毛上。抱卵量約500-1500粒,隨個體大小而異。胚胎發育長短與水溫高低密切相關,水溫較高孵化時間短,水溫較低則孵化時間延長。孵化出的稚蝦仍附于親蝦的游泳足上,在母體的保護下生長一段時間。在母體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長到不同階段的龍蝦幼蝦,最大的龍蝦幼體體長達1.0-1.1厘米。從第一年初秋龍蝦稚蝦孵出后,龍蝦幼體的生長、發育和越冬過程都是附生于母體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離開母體生活。龍蝦這種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證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4.產卵 龍蝦屬一年多次產卵類型。水溫升至20℃以上時,親蝦便開始產卵,產卵季節在粵東地區可持續6個月之久,一年可產卵3-4次。產卵量隨個體大小和性腺發育程度而異,一般每次產卵300-1000粒。個體較大的雌蝦懷卵量多些。 5.胚胎發育 龍蝦受精卵粘附于雌體腹肢進行胚胎發育,5-8周后孵化出幼體。受精卵發育速度與水溫高低有關,溫度高孵化時間短。受精卵初始卵徑達2毫米,隨著胚胎發育進展,受精卵在不同發育時期顏色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從初產時的淡乳白色依次變為深褐色,出現黑色眼點,最后變為橘紅色,此時幼體即將孵出。在32℃水溫下,受精卵發育過程中的上述顏色出現時期依次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點出現20-33天;橘紅色28-35天;破膜而脫離母體35-40天。 6.幼體發育 剛孵出的龍蝦幼體體形構造與成體基本相同,平均體長約9.5毫米,仍繼續攀附于雌蝦腹肢上1-2周,在此期間幼體也會偶爾離開母體活動。剛孵出幼體依靠卵黃囊營養,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獨立生活為止。在適宜的條件下,50-60天后幼體經5-8次蛻殼,體重長至0.5- 2克,便可放人池塘進行成蝦養殖。
編輯本段淡水龍蝦養殖技術
龍蝦好養殖嗎?需要什么條件?
龍蝦很好養殖、營造良好的龍蝦生長環境、合理投喂飼料、科學捕撈。
1、池塘條件。養殖龍蝦的池塘不要太深,一般不超過1.5米,池埂要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創造深淺結合、水溫各異的水環境,同時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水溫,促進龍蝦生長。新開池塘還要在坡邊四周或池埂中間覆蓋一層60至80目的聚烯網片。
2、栽種水草。許多養殖龍蝦的塘口是漁塘改造而成,沒有任何水草,事實上龍蝦同青蝦、河蟹一樣,同樣也需要水草。部分農戶養殖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栽種水草。水草既可為龍蝦棲息、脫殼提供隱蔽場所,又可凈化水質,增加溶氧,還可為龍蝦提供新鮮的天然植物性餌料,其中最大的好處在于減少龍蝦自相殘殺。
3、飼料投喂。龍蝦屬雜食性,喜食動物性餌料,且貪食、食量大,餌料不足容易造成自相殘殺。目前雞、鴨、豬等畜禽內臟價格便宜,有的養殖戶將畜禽內臟整塊投喂,又不打勻,導致龍蝦攝食時互相爭斗,水體變黑發臭,極易引發疾病。
4、調節水質。盡管龍蝦生存能力強,耐低氧,但清新的水質仍是小龍蝦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溶氧低的環境下,龍蝦食欲下降,生長緩慢,且容易引起逃跑和疾病的發生,一旦發現大量龍蝦爬到岸邊或浮于草頭,應立即進行換水,特別是養殖中后期,每周要換水1至2次,保持水中較高的溶氧。
5、病害防治。龍蝦抗病力較強,在自然水域中不易得病,池塘高密度養殖后,管理不當也易引起疾病的發生,主要纖毛蟲病、黑鰓病和出血病。要堅持以防為主,定期使用生石灰(20ppm)全池潑灑,交替使用。
養殖澳洲西澳龍的水溫咸度
北方地區不適合澳龍人工養殖.澳龍屬于名貴海水經濟蝦種,通體火紅色,爪為金黃色,肉質最為鮮美.主要產地大洋洲具有六大特征:一是體大肥美,一般商品蝦澳洲龍蝦龍蝦仔體重100—200克,成蝦在750克以上.二是生長快,產量高.三是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滑脆、味道鮮美香甜,風味別具一格.四是適應性強,能忍耐惡劣天氣環境,在水溫5℃—35℃之間,鹽度17-24度之間能正常生活.五是食性雜,既吃動物性飼料,也吃人工配合飼料和腐殖質,且粗生易養.六是經濟效益高.澳洲龍蝦不僅產量高,而且有極強的耐活力,便于長途運輸.鮮活大蝦在國內外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睞.
龍蝦這東西容易養活?養殖時需要什么條件?
養在海水中
請教 澳洲澹水小龍蝦 的養殖
養苗30~50只養8CM10~15只成蝦4~8只須放管供躲藏 參考資料
求澳洲小青龍(螯蝦)的種蝦飼、護理養方法
紅螯螯蝦(Cherax quadricarinatus)俗稱“澳洲淡水龍蝦”,隸屬于甲殼綱、十足目、擬螯蝦科、光殼蝦屬,原產地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近海灣河流。我國于90年代初引進試養,證實紅螯螯蝦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食性雜、養殖產量高、肉質細嫩、出肉率高(可食部分占體重的40%左右)等特點,是一個值得推廣養殖的優等淡水螯蝦新品種。下面介紹淡水龍蝦的一些生物學特性和人工養殖技術。
1 繁殖習性 紅螯螯蝦原產于澳洲的熱帶地區,具有較快的生長速度,在6個月內可以達到50-80g。
紅螯螯蝦一般6-12月齡就達性成熟。性成熟的雄蝦的大螯外延有一塊明顯的紅色或橘黃色斑紋,第五對步足基部有一對乳突狀生殖棘,雄蝦的螯長超過體長。雌蝦在第三對步足的基部有一對生殖孔,雄蝦的螯呈藍色,長度小于體長。性成熟的紅螯螯蝦在水溫達21℃以上時,在池塘會自然繁殖。
紅螯螯蝦繁殖時間較長,從4月開始,可延至10月結束。繁殖適宜溫度為22-33℃,最適水溫為28-30℃。成熟的雌蝦必須經過一次交配前脫殼才能交配。一般交配后雌蝦24小時內即排卵,然后與精子結合而受精,受精卵呈桔黃色。產卵受精后,其卵由母體攜卵孵化,一般水溫在28-29℃時孵化期為30-31 天。紅螯螯蝦一年可產卵2-3次。
2 生長環境因子
2.1
水溫 紅螯螯蝦具有適應熱帶的習性,能耐高溫,生長適宜溫度范圍24-42℃,低于21℃攝食下降,生長速度降低。低于10℃,成蝦停止生長。9℃以下時間過長成蝦成蝦也會死亡,因此在冬季氣溫較低的地區養殖需進行越冬管理。
2.2
溶氧 紅螯螯蝦除耐高溫外,還耐低氧。正常情況下,池中溶氧保持在4-5mg/L之間,生長正常。成蝦甚至能忍耐1mg/L的溶氧量,可短時間爬出水面行空氣呼吸。幼蝦對低溶氧相對敏感些,蝦苗在1.2mg/L的水中不能存活。
2.3
pH值 適宜的pH值在6.5-9。孵化期應在7以上,因為酸性水質不利于脫殼生長,會增加脫殼死亡或延長脫殼時間。
2.4
鹽度 紅螯螯蝦對鹽度要求不高,故能在淡水池塘順利生長。同時幼體在鹽度3g/L,成蝦在5g/L濃度的水中,仍能適應。因此幼蝦可用1%、成蝦用3%的鹽水進行短時間浸泡以殺死體表寄生蟲。
3 養殖技術
3.1
蝦苗培育 3.1.1 培育池條件 為便于管理,培育池一般為50-300平方米的水泥池,蓄水深1m,要求進排水方便。同時在池底部和水面放置隱蔽物,占池底和水面的1/4-1/3,以增加蝦苗有效棲息面積。
3.1.2
放養密度 在幼體培育的最初四周內,培育池放養密度不超過1000尾/平方米為宜,適當稀養與及時分養有利于提高成活率,一般培育成活率可達50%-70%。
3.1.3
餌料投喂 育苗的開始三天,可用蒸蛋+魚肉漿四邊潑灑喂養仔蝦,逐步替換用粗蛋白含量44%-46%的蝦用開口餌料和鹵蟲投喂。蝦苗日投餌率3-5次/天。當仔蝦長到2cm以上時即可投喂顆粒餌料,投餌量為存池蝦體重的15%,并要根據水溫、攝食、生長情況適當增減。
3.1.4
水質控制 要求水質清新,透明度稍大,最好有點微流水。避免過量投餌,在水中不能有剩餌和廢物沉積。及時清污。
當幼體長到3cm,體重1克左右時,即可放入池塘養殖成蝦,為保證成活率,也可有蝦苗池內繼續稀養,使蝦苗達2克以上,再投入成蝦池。
3.2 池塘成蝦養殖 3.2.1
池塘條件用于紅螯螯蝦養殖的池塘面積1-1.5畝,池水深1-1.5m,池底略有坡度,具有良好的進排水系統和增氧系統,無滲漏,并要建好防逃設施。放養前必須清塘,以免敵害和病原體留在池塘內,方法與一般養魚池一樣,每畝用生石灰150-300kg干法清塘。紅螯螯蝦喜陰怕光,善于攀附爬逃,要求水體上有水生植物(約占水面1/3),池底種植水草(輪葉黑藻等),同時在池底可設置竹筒或其它類似物體供其穴居。
3.2.2
蝦苗投放 待7-10天石灰水毒性消失,水質正常后即可放苗。一般放養密度為7000-10000尾/畝,放養一個月左右,可適時混養50-250g/尾的花白鰱60-100尾/畝。淡水龍蝦是底棲甲殼動物,適當混養中上層濾食性魚類,可改善龍蝦的生長環境,另一方面這類魚對水中溶氧較為敏感,可作池塘缺氧的指示魚類,但注意不要混養肉食性魚類及其它吃食性魚類,以免影響螯蝦生長。
3.2.3
水質管理 正常情況下,水質管理主要是保證養蝦池水中的溶氧充足,保證水質清新、良好,最好每天能加注池水1/5-1/4的新水。定期潑灑石灰水發改善水質,增加鈣質,有利蝦脫殼,提高成活率。
3.2.4
投餌管理主要投喂魚蝦用配合餌料,日投喂量為蝦體重的3%-10%。投喂分早晚二次,由于其攝食習性一般在傍晚及夜間靠池邊覓食,所以傍晚投喂應占總量的2/3左右。投喂采取定點與池邊潑灑相結合。由于紅螯螯蝦為雜食腐屑食性,因而適當增加植物性飼料投喂是必要的。養殖前期,可在池邊投放些干草,每月投草 40kg;后期則可投喂黃豆、大麥等。
整個養殖期投喂量根據水溫作適當調整,開始由于水溫低,攝食弱,投餌率較低,約按體重的6%左右投喂,中期水溫高,攝食旺盛,按體重10%左右投喂,以后隨水溫降低,投餌率隨之下降,達到3%左右。
3.2.5
蝦病防治 紅螯螯蝦易患一種“螯蝦瘟”的蝦病,這種病是由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這種真菌適宜生長溫度不高于18℃,當水溫高于21℃時,真菌的生長就會受到抑止。因而只要將蝦苗放養和捕撈時的水溫控制在21℃以上,螯蝦就不會得病。
3.2.6
起捕螯蝦的捕撈的方法有蝦籠誘捕和干塘捕撈兩種。當水溫降到18℃以下時,不準備越冬的成蝦池就可干塘收捕,只要將塘水排干,然后下塘收蝦即可,干塘過程中注意要在出水口設張網收集隨水流而下的蝦群。平時少量捕撈,可用蝦籠誘捕,蝦籠用網線織成,網目大小為2cm左右,形狀有直立和角錐形兩種。誘捕時把誘餌放入蝦籠內,然后沉入池塘,即時起籠收蝦。
經5-6個月的養殖,蝦的產量一般可達70-110kg/畝,個體規格70-180克,最大可達450克左右。
奧洲龍蝦要怎樣養啊
龍蝦生長適宜水溫為24℃-30℃,PH值范圍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龍蝦喜棲息于水草、樹枝、石隙等隱蔽物中。該蝦晝伏夜出,不喜強光。在正常條件下,白天多隱藏在水中較深處或隱蔽物中,很少活動,傍晚太陽下山后開始活動,多聚集在淺水邊爬行覓食或尋偶。龍蝦喜歡掘洞,并且善于掘洞,大多數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在底質有機質缺乏的砂質土,龍蝦打洞現象較多.龍蝦是偏動物性的雜食性動物,但食性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稍有差異。主食植物碎屑、動物尸體,也攝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小型甲殼類及一些水生昆蟲。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幼體可投喂豐年蟲無節幼體、螺旋藻粉等,成蝦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或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輔以動、植物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