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機插秧能提前施底肥嗎?
可以啊,施了底肥就不能再翻田了,只能插秧了
久保田插秧機緩氣怎么回事
化油器堵了
一部插秧機4分之1小時插秧10分之3公頃,照這樣計算,插秧2分之21公頃需要多少小時?
1小時 可以插 4×3/10=12/10 公頃 插21/2公頃需要 8又3/4 小時 ===35/4小時 希望采納 謝謝
一部插秧機2/3h插秧16/9公頃,8公頃用多少小時
設:用x小時.(2/3):(16/9)=x:8 x=8(2/3)÷(16/9) x=(16/3)x(9/16)=3 用了3小時.
插秧機使用的薄膜是什么?具體點?
根據我們多年的實踐,由江蘇農墾淮安廣誠農用塑料秧盤廠協作生產的插秧機使用的薄膜是聚乙烯薄膜.1.4絲、很薄;寬1400–1500mm,;分布均勻的滲水孔,孔徑3mm;孔距約為25mm或者30mm;每十畝大田秧苗需要1kg有孔德育苗薄膜;價格約為15—18元(即每畝約為1.5–1.8元的薄膜);育成成苗移栽時,使用280mm*580mm的木框分切后,再使用插秧機機插. 這種插秧機使用的有孔薄膜的特點是價格便宜、無需回收、方便.但也有弊端:對秧池平整度要求高.根據你們當地的實際情況,慎重選擇有孔薄膜或機插秧秧盤!
插秧機的性能
高性能插秧機技術特點 目前,國內外較為成熟并普遍使用的插秧機,其工作原理大體相同。插秧機通常按操作方式和插秧速度分類。按操作方式可分為步行式插秧機和乘坐式插秧機。按插秧速度可分為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目前,步行式插秧機均為普通插秧機;乘坐式插秧機有普通插秧機,也有高速插秧機。 插秧機的主要技術特點:一是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標可以量化調節。插秧機所插基本苗由每畝所插的穴數(密度)及每穴株數所決定。根據水稻群體質量栽培擴行減苗等要求,插秧機行距固定為30cm,株距有多檔或無級調整,達到每畝1~2萬穴的栽插密度。通過調節橫向移動手柄(多檔或無級)與縱向送秧調節手柄(多檔)來調整所取小秧塊面積(每穴苗數),達到適宜基本苗要求,同時插深也可以通過手柄方便地精確調節,能充分滿足農藝技術要求。二是具有液壓仿形系統,提高水田作業穩定性。它可以隨著大田表面及硬底層的起伏,不斷調整機器狀態,保證機器平衡和插深一致。同時隨著土壤表面因整田方式而造成的土質硬軟不同的差異,保持船板一定的接地壓力,避免產生強烈的壅泥排水而影響已插秧苗。三是機電一體化程度高,操作靈活自如。高性能插秧機具有世界先進機械技術水平,自動化控制和機電一體化程度高,充分保證了機具的可靠性、適應性和操作靈活性。四是作業效率高,省工節本增效。步行式插秧機的作業效率最高可達4畝/小時,乘坐式高速插秧機7畝/小時。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步行式插秧機的作業效率一般為2.5畝/小時,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為5畝/小時,遠遠高于人工栽插的效率。 高性能插秧機對作業條件的要求 機插秧過程中,在正常機械作業狀態下,秧苗質量和大田耕整質量是影響栽插作業質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秧苗質量。插秧機所使用的是以營養土為載體的標準化秧苗,簡稱秧塊。秧塊的標準長×寬×厚尺寸為58厘米×28厘米×2厘米。長寬度在58厘米×28厘米范圍內,秧塊整體放入秧箱內,才不會卡滯或脫空造成漏插。秧塊的長×寬規格,在硬塑盤及軟塑盤育秧技術中,用盤來控制;在雙膜育秧技術中,在起秧時通過切塊來保證規格。在適宜播量下,使用盤育秧或雙膜育秧,促使秧苗盤根,保證秧塊標準成形。土塊的厚度2—2.5厘米,鋪土時通過機械或人工來控制。床土過薄或過厚會造成秧爪傷秧過多或取秧不勻。 機插秧所用的秧苗為中小苗,一般要求秧齡15—20天、苗高12—17厘米。由于插秧機是通過切土取苗的方式插植秧苗,這就要求播種均勻。標準土塊上的播種量,俗稱為每盤的播種量,一般雜交稻每盤芽谷的播量為80~100g,常規粳稻的芽谷播量為120~150g。插秧機每穴栽插的株數,也就是每個小秧塊上的成苗數,一般要求雜交稻每平方厘米成苗1~1.5株,常規粳稻成苗1.5~3株,播種不均會造成漏插或每穴株數差距過大。 為了保證秧塊能整體提起,要求秧苗根系發達,盤根力強,土壤不散裂,能整體裝入苗箱。同時根系發達也有利于秧苗地上、地下部的協調生長,因此,在育秧階段要十分注重根系的培育。 二是耕整質量。高性能插秧機由于采用中小苗移栽,因而對大田耕整質量要求較高。一般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硬軟適中,田面無雜草、雜物,麥草必須壓旋至土中。大田耕整后需視土質情況沉實,沙質土的沉實時間為1天左右,壤土一般要沉實2~3天,黏土沉實4天左右后插秧。若整地沉實達不到要求,栽插后泥漿沉積將造成秧苗過深,影響分蘗,甚至減產。 機插水稻的栽培管理特點 機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與常規手插秧比,其秧齡短,抗逆性較弱。但機插水稻的寬行淺栽,為低節位分蘗發生創造了有利環境,其分蘗具有爆發性,分蘗期也較長,夠苗期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使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針對上述特點可采取前穩、中控、后促的肥水管理措施,前期要穩定,保證早返青、早分蘗,分蘗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嚴格水層管理,促進大穗形成。實踐表明,針對機插水稻的生長發育特點,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機插水稻的產量完全能達到甚至超過人工栽插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