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顯千分尺讀數方法?
點open打開 zero歸零,就可以了啊. 如果想mm與IN轉換,就按下mm/in.歸零時、測量時聽到三聲停止轉動螺桿.其他的就是要工件表面清潔,如果要求很嚴的話還要控制測量溫度.
普通千分尺如何讀數還有游標卡尺
一、普通外徑千分尺讀數比較簡單,微分套筒一周均勻刻有50的分度,微分螺絲的螺距一般為0.5mm,所以其分度值為0.01mm。毫米刻度在固定套筒上,每0.5mm一個刻度。因此,大于0.5mm的整個數(大數)在固定套筒上讀取,小于0.5mm的讀數(小數),在微分筒上讀出:如微分筒轉過了34個分度數,(小于0.5mm)即讀數為34*0.01mm=0.34mm.
二、帶游標的千分尺和游標卡尺的讀數機理基本相同,大數分別從千分尺的固定套筒和卡尺的主尺上讀出,小數部分則依賴于第幾根游標分度刻線與指標線(千分尺)或主刻線(卡尺)對準(齊)。對于分度值為0.02mm的卡尺,如主尺上的某根刻線與第7根游標刻線對準,則此時小數讀數為7*0.02=0.14mm。(要注意的是:卡尺的游標尺上一般會按0.1mm的間隔標度在其刻度面上)此時如主尺上的讀數(也即大數部分)為62mm,則測量值為62+0.14=62.14mm。
油標卡尺和千分尺怎么讀數啊?
游標卡尺先讀出主尺的示數、用mm表示、然后再找游標尺和主尺對齊的那條線、用它的示數乘最小分度(若尾數是1則估讀一位、是2或5就不估讀) 千分尺主尺一格是0、5mm,右邊的直接讀數、然后估讀一位
千分尺如何讀數圖解
圖上A為測桿,它的活動部分加工成螺距為0.5mm的螺桿,當它在固定套管B的螺套中轉動一周時,螺桿將前進或后退0.5毫米,螺套周邊有50個分格。大于0.5毫米的部分由主尺上直接讀出,不足0.5毫米的部分由活動套管周邊的刻線去測量。所以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長度時,讀數也分為兩步,即(1)從活動套管的前沿在固定套管的位置,讀出主尺數(注意0.5毫米的短線是否露出)。(2)從固定套管上的橫線所對活動套管上的分格數,讀出不到一圈的小數,二者相加就是測量值。 螺旋測微器的尾端有一裝置D,擰動D可使測桿移動,當測桿和被測物相接后的壓力達到某一數值時,棘輪將滑動并有咔咔的響聲,活動套管不再轉動,測桿也停止前進,這時就可以讀數了。 不夾被測物而使測桿和小砧E相接時,活動套管上的零線應當剛好和固定套管上的橫線對齊。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使用不當,初始狀態多少和上述要求不符,即有一個不等于零的讀數。所以,在測量時要先看有無零誤差,如果有,則須在最后的讀數上去掉零誤差的數值。 編輯本段螺旋測微器原理和使用 螺旋測微器是依據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桿在螺母中旋轉一周,螺桿便沿著旋轉軸線方向前進或后退一個螺距的距離。因此,沿軸線方向移動的微小距離,就能用圓周上的讀數表示出來。螺旋測微器的精密螺紋的螺距是0.5mm,可動刻度有50個等分刻度,可動刻度旋轉一周,測微螺桿可前進或后退0.5mm,因此旋轉每個小分度,相當于測微螺桿前進或推后0.5/50=0.01mm。可見,可動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測微器可準確到0.01mm。由于還能再估讀一位,可讀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千分尺的讀數方法。。。
1. 刻度讀取方法:
(1) 數顯千分尺
測量值:直接讀出所顯示的數據。
(2) 刻度顯示千分尺:
測量值:主軸刻度+副軸刻度
根據如下圖所示的主軸和副軸放大圖,說明如下。
〈1〉 首先讀出副軸邊緣在主軸上的刻度。
在下圖中,由于其邊緣在主軸上處于7和7.5之間,所以主軸刻度是7mm.
〈2〉 讀取和主軸刻度基線重合的副軸刻度。
在下圖中,主軸刻度基線對齊到副軸上的37和38之間位置,再根據刻度分量讀出其分刻度,就可得0.4,因此副軸刻度是37.4。
〈3〉 往在〈2〉中得到的數據上乘于主軸1個刻度的單位。
由于主軸1個刻度單位是0.1mm,因此
0.01×37.4=0.374mm。
〈4〉 把〈1〉和〈2〉的結果相加,就得到(最終)測量值。
在下圖中,其測量值是7+0.374=7.374mm
2. 使用順序:
3.1 使用前的檢查確認。
1)在測量面(基準面,錠子)上,不能有缺口,異物附著現象。
2)旋轉棘輪,檢查確認,錠子移動順利。
3)用棘輪旋轉移動錠子,使基準面和錠子緩慢地接觸,然后再空轉棘輪2~3次。
在此時,檢查確認基點(零點)正確。
*數顯千分尺:進行復位,使顯示為00.000。
*刻度顯示千分尺:確認主軸零點和副軸零點重合,如果不重合,需通過調整千分尺
主軸來使主軸零點與副軸零點重合。
4)在被測件的測量處上,不許有粘污,油等異物。
3.2 使用方法:
1)千分尺的保持方法
〈1〉 在原則上是必須按照下圖所示,但根據情況,為了測量方便,允許用一只手保持,進行測量。
〈2〉 在測量時對被測件施加的壓力是由棘輪來控制,旋轉副軸進行加壓和棘輪來加壓是相關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此關系。
2) 測量順序
〈1〉 用一只手輕輕拿起被測件。
〈2〉 旋轉副軸,擴大基準面和錠子間的間距,然后把被測件夾進去。
〈3〉 旋轉副軸,使測量面和被測件輕輕接觸。
〈4〉 然后再旋轉棘輪,當棘輪旋轉2~3次時,所顯示的數據就是測量值(金屬硬物等測量適用)
*反向緩慢旋轉副軸,當被測件在測量面間可移動時,所顯示的數據就是測量值(塑料件等測量適用)
3) 在測量上的注意點
〈1〉 必須正確,確實地把被測件的測量處,夾在基準面和錠子內。
〈2〉 在數顯千分尺里裝有自動停顯裝置,因此平時是不顯示,但一旦旋轉副軸就開始顯示,便開始可測量,所以如果零點不準,就有可能帶來誤差。
,燃氣熱水器; (這種場合的追溯處理是困難的),因此在使用前必須進行零點調整。
4) 使用后的處理
〈1〉 在使用后,不要使基準面和錠子緊密接觸,而是要留出間隙(大約0.5~1mm)并緊
鎖
〈2〉 如果要長時間保管時,必須用清潔布或紗布來擦凈成為腐蝕源的切削油,汗,灰塵等后,涂敷低粘度的高級礦物油或防銹劑。
千分尺的讀數與使用方法!!!誰能告訴我?!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準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準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如圖2.4-2讀數為8.384毫米,圖2.4-3讀數為7.923毫米。
有的千分尺的可動刻度分為100等分,螺距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動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動刻度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無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進行估計。對于已消除零誤差的千分尺,當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線的兩線中間時,若可動刻度的讀數在40-50之間,則其前沿未超過0.5毫米,固定刻度讀數不必加0.5毫米;若可動刻度上的讀數在0-10之間,則其前端已超過下刻度兩相鄰刻度線的一半,固定刻度數應加上0.5毫米。
外徑千分尺的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砧接觸后,可動刻度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圖2.4-4甲所示。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則應考慮它們對讀數的影響。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如圖2.4-4乙所示,它的零誤差為-0.03毫米;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的下方,且第y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正零誤差,如圖2.4-4丙所示,它的零誤差為+0.05毫米。
對于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于讀數減去零誤差,即物體長度=固定刻度讀數+可動刻度讀數-零誤差。
千分尺怎么讀數?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準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準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千分尺的讀數方法是什么?
千分尺(螺旋測微器)的讀數原理
千分尺是較游標卡尺更精密的測長儀器,常用的一種其量程為25mm,分度值為0.01mm,用千分尺測取數據時可估讀到分度值的1/10位。
千分尺的主要部分是一個微動螺旋桿,其螺距為0.5 mm,螺旋桿旋轉一周,它沿軸線方向前進或后退0.5 mm。螺旋桿與螺旋柄相連,在柄上附有沿圓周的微分筒刻度,共50個等分格,當螺旋桿沿軸線方向運動0.5/50mm時,螺旋柄上的微分筒刻度轉過一分格,即0.01 mm。
使用千分尺測量物體長度時,待測物應置于砧臺和測量軸的卡口之間,然后輕輕轉動活動套筒接近待測物,快要與待測物接觸時,即改用棘輪,當發出“喀喀”的聲音即停止轉動,隨即記下讀數值,用完千分尺,應使千分尺砧臺和測量軸的端面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以免因熱膨脹而壓壞螺紋。
千分尺的讀數的要點是:
①測量前應首先檢查砧臺和測量軸的端面(卡口)在接觸時的初讀數值是正值、負值或是零。
②讀取末讀數。
③求實際讀數L:實際長度L = 末讀數- 初讀數。
千分尺怎么讀
這是我第三次回答千分尺讀數的問題,請看如下內容。
千分尺的讀數方法:
主尺(固定)上有一條參考線,線的一側有0、1、2、3 ……mm的刻度線,在另一側有0.5、1.5、2.5、3.5 …… mm 的刻度線。
圓筒可以主尺上滾動,每滾動一圈,它就在主尺上移動0.5 mm。圓筒邊緣有50小格,所以圓筒每滾動過1格,它在主尺上就移動 0.01mm。即千分尺的精度是 0.01 mm 。
當圓筒滾動(以主尺的參考線為準)不足1格時,可把這1格分成10等分,每等分相當于圓筒移動 0.001mm ,所以讀數時有三位小數(以 mm 為單位讀數)。
需要注意的是,讀數時看清楚 0.5、1.5 mm之類的刻度線是否“出來”了,若沒有出,則接上述那樣讀數,若出來了,則再加0.5 才是正確結果。
結果=整數(mm)+小數(mm),整數看主尺,小數看圓筒。
千分尺如何讀數
先讀取主尺讀數,再讀取微分筒上的讀數,微分筒上每小格0.01mm,可估讀一位至0.001mm.需要注意的是0.5mm的處理,一般如主尺上0.5mm的刻度未露出,則總讀數為主尺部分直接加尾數部分.如0.5mm刻度線露出,則最終結果要再加0.5mm.但上述方法有時并不適用,例如,尾數為0.053mm,而主尺0.5mm刻度尚未露出,但已明顯超出整數刻度,則小數部分須讀作0.553mm(而不可讀作0.053mm).同樣當主尺明顯超出0.5mm,但整數刻度尚未露出,則小數部分應讀作0.053mm,整數部分應讀作尚未露出的整數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