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服務器多少錢?要新的
你用多少塊硬盤?硬盤越多越貴,同時硬盤數量也決定了用的機箱 ,15塊硬盤左右加機箱 要2W多
簡述計算機硬件的組成
計算機硬件從外觀上看主要有主機箱、鍵盤和顯示器;從邏輯功能上看,可以分為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個部分,一般地又把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判斷一臺計算機的性能主要看兩個指標,第一是CPU的型號與主頻,第二是總線類型。
打開計算機主機箱,里面有一塊印刷電路板,這就是計算機的主機板(簡稱主板),一般地,計算機的重要控件都做在計算機的主板上。主板的類型和品種很多,從類型上來說,它們都是以CPU來分類的,CPU芯片在主板上是可以插拔的。主板上還許多部件,如ROM、RAM、總線槽、插座、電池等。
(1)CPU
CPU是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英文縮寫,它是計算機的運算控制中心,是計算機中集成度最高、最貴重的一塊芯片。它是由幾千~幾千萬個晶體管組成的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芯片。計算機所有數據的加工處理都是在CPU中完成的。CPU還負責發出控制信號,使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協調一致地工作。
(2)存儲器
①內部存儲器
內部存儲器簡稱為內存,計算機要執行的程序、要處理的信息和數據,都必須先存入內存,才能由CPU取出進行處理。
內存一般可以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兩種。
ROM中存儲的數據只能讀出,而用一般的方法不能寫入。它的最大優點是它保存的數據在斷電后不會丟失,因此用來保存計算機經常使用且固定不變的程序和數據。ROM中保存的最重要的程序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這是一個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管理的程序。
RAM中存儲的數據可以隨時取出來(稱為讀出),也可以隨時存入新數據(稱為寫入)或對原來的數據進行修改。RAM的缺點是斷電以后所存儲的所有數據都將丟失。
充當內存的集成電路芯片是做在一小條印刷電路板上的,稱為內存條。內存條可以很方便地插在主板上,其容量有8MB、16MB、32MB、64MB、128MB、256MB等。在選擇內存條時,要考慮容量稍大一些的,但不要插滿槽口,為今后的升級及內存的擴充留有余地。
②外部存儲器
內存的容量有限,且價格較貴,關機以后內存中所存儲的數據就消失了,因此計算機還必須有外部存儲器(簡稱外存)來存儲數據。外存的特點是存儲容量大、價格較低,所存儲的數據在計算機關機后也不會丟失。外存有軟盤、硬盤、光盤等。
(3)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設備就是把數據送入計算機的設備,它接受用戶的程序和數據,并轉換成二進制代碼送入計算機的內存中存儲起來,供計算機運行時使用。輸出設備就是把經過計算機處理的數據,以人們能夠識別的形式輸出的設備。輸入/輸出設備就如同人有了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嘴巴可以講、手可以寫字一樣,輸入/輸出設備是計算機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器、掃描儀、手寫筆等。鍵盤主要用來輸入各種文字、數據和命令。鼠標器主要用于繪圖以及快速地移動光標進行選擇或輸入。掃描儀用來將圖形或圖像資料輸入到計算機中。
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音箱等。顯示器,能顯示計算機輸出的文字、圖形或圖像;打印機能把計算機輸出的文字、圖形、圖像等打印到紙上,打印機的種類很多,有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熱敏打印機、激光打印機等;音箱能輸出經過計算機處理的聲音信息
挑選數據存儲設備,有什么推薦么?
導語READ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下,人們對數據的傳輸、存儲、分享越來越頻繁,各種數據存儲設備也不斷應運而生。那么,常見的存儲設備有哪些呢?可移動存儲設備又該怎么選呢?接下來,小編將簡單介紹存儲設備分類,并著重分享四大常用可移動存儲設備:移動硬盤、U盤、存儲卡、光盤的選購要點,幫助大家輕松選購到合適的存儲設備。
?
存儲設備有哪些
所謂存儲設備,通常是將信息數字化后再以利用電、磁或光學等方式的媒體加以存儲的設備。主要有以下四類:1、利用電能方式存儲:如RAM、ROM等存儲器;2、利用磁能方式存儲:硬盤、磁帶、U盤等;3、利用光學方式存儲:CD或DVD;4、利用磁光方式存儲:如磁光盤。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還是可移動存儲設備,下面看看四大常用可移動存儲設備怎么選吧。
四大可移動存儲設備
?
NO.1 移動硬盤
移動硬盤是以硬盤為存儲介質,與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多采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接口,可以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選購要點:1、容量大小,市場主流都在500GB及以上,容量越大價格越高;2、體積大小,2.5寸移動硬盤盒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一般沒有外置電源。3、傳輸速度,主流2.5英寸移動硬盤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
小企業如何選購自己需要的數據存儲設備
隨著數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以及信息化的深入,小企業和小型組織購買專用數據存儲設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例如:剛剛開始創業的小公司,大企業的分支機構或一個大量產生數據并需要長期保存的公司(如設計公司,軟件公司等);還有政府機關的處室,大學的教研室,研究所的研究室以及這些單位的財務或后勤部門等。大多數小企業已經認識到日常的工作數據的共享和合作越來越重要,而把本小企業或本部門的數據隨時備份起來已經是不得不擁有的一個信息化基本功能。盡管數據存儲設備價格不斷走低,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存儲市場,小企業該如何選擇呢?最好像家電一樣簡單易用數據存儲設備的使用越來越復雜,存儲應用需求也不斷提高,這已經成為小企業使用存儲的一個門檻。另外,如何有效利用存儲軟件資源,象數據存儲設備管理和數據存儲設備資源共享等對一個小企業或小組織幾乎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通常,小企業或組織既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專職信息化工作人員,也不可能使用非常復雜的信息化設備(如服務器等)。大多說情況下,只是通過一臺ADSL接入寬帶,外接一臺交換機連接到所有桌面電腦,即構成了小企業網絡。簡單易行、即插即用和便于企業負責人(小企業的經理,政府的處長或大學的教授)直接使用和管理,是小企業的典型需求。所以,小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入門級網絡數據存儲設備。尤其在亞洲,小型辦公環境、網吧、多媒體教室等只有幾十個人使用的一個小型局域網環境下,是一個使用廉價高效的共享存儲的擁護環境。業界曾有公司指出:“許多在歐美家用產品的IT設備,在亞洲往往被作為中小企業辦公設備使用;而在歐美當做中小企業辦公設備的產品,在亞洲卻往往因為價格和使用復雜度等因素被棄用。”。因此,象家用設備那樣簡單的數據存儲設備在亞太地區是有一個相當的市場容量的。網絡存儲是首選根據Gartner Inc.公司的副總裁Craig Stanley的研究,平均起來,一個公司每兩年的存儲需求將增加一倍。而當擁有了廉價易用的小型存儲后,需要存儲和備份的數據就會成幾何級數的增長。由于小型企業或組織擁有良好的本地網絡環境,而服務器需要有懂IT的員工去安裝,調試,維護和升級換代,移動硬盤又很難做到共享和給組織內提供備份功能,所以,小企業和小組織正在日益轉向使用網絡存儲,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管理猛烈的存儲需求。網絡存儲(NAS)無疑是小企業存儲最簡單的數據存儲設備,因為每個小企業和組織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局域網系統,所以網路存儲是小企業使用存儲的首選。數據共享和備份小企業對存儲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能夠讓每個員工有一個更大的存儲空間去共享和備份數據。所以小企業或小組織的負責人需要做的無非是在該數據存儲設備上給每個部門和員工設置使用權限,以向本組織的所有工作人員提供訪問存儲的用戶空間。有了自己的存儲空間后,每個員工就可以把自己臺式機或便攜機的數據按文件方式,系統方式或增量方式等備份在數據存儲設備中。共享是小企業和組織另外一個經常用到的功能。每個部門無疑在該部門的員工之間一定要有共享空間,以分享該部門需要的資料、信息和各種數據(如試驗數據,市場調研數據等)。除此之外,每個企業和組織都需要建立組織臨時的跨部門機構以協力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如,景觀設計公司承接一個用戶項目,它需要設計師,工程部和預算部等的員工組成一個小組完成該項目的設計工作。而政府部門的任務,如質監局質量處解決一個品牌商品的質量問題,也需要該處室幾個公務員協同調查,分析取證等。這也需要在該組公務員中建立共享區以利于大家協同工作和未來的分析報告。大學的一個科研項目則更需要建立共享去以便在教授(學術帶頭人),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和實驗室工作人員中為該項目建立一個共享區,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小企業和組織另外一個需要簡單存儲的領域是數據備份。當今,人類已經離不開計算機去完成日常工作,但計算機被病毒侵蝕,被丟失和偷盜,被損壞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既然如此,數據備份就成為各種組織所不得不采取的防范措施。對于小企業和組織,簡單的數據備份就能使他保證該組織工作的連續性。無論是前述例子中的公司的設計人物、政府的調查分析取證和報告還是高校的科研項目,一旦數據丟失,哪怕只是參加該工作的一個成員都會對該任務的進程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是如果這些工作帶有設計的創意性,或數據的采集分析結果,或科研的實驗室試驗數據,甚至是不可恢復的。所以數據備份就成為該小企業或組織的必須。既然小企業和組織的小型存儲是必須的數據存儲設備,磁盤備份就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功能。即存在小型存儲器的數據,如果該存儲器的硬盤出現故障應該如何處理。磁盤備份就是小企業和組織所可以選用的功能。在一個有四個盤位的小型存儲器中,可以將它設置成能夠磁盤備份的模式。
現在買數據存儲設備還來得及么?
現在買數據存儲設備比較方便,去電腦數碼城基本上都有備貨.
計算機硬件部分的組成
你是不是問的是配件那就是中央處理器 主板 內存 硬盤 顯卡 聲卡 電源 顯示機 鍵盤 鼠標 機箱 音箱.樓上的運算器 控制器和存貯器都是集成在CPU內部的啊怎么能算硬件組成部分啊
嵌入式系統文件采用什么存儲載體
嵌入式系統需要存儲器來存放和執行代碼。嵌入式系統的存儲器包含Cache、主存和輔助存儲器。 1>Cache Cache是一種容量小、速度快的存儲器陣列它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處理器內核之間,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時間微處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碼和數據。在需要進行數據讀取操作時,微處理器盡可能的從Cache中讀取數據,而不是從主存中讀取,這樣就大大改善了系統的性能,提高了微處理器和主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Cache的主要目標就是:減小存儲器(如主存和輔助存儲器)給微處理器內核造成的存儲器訪問瓶頸,使處理速度更快,實時性更強。 在嵌入式系統中Cache全部集成在嵌入式微處理器內,可分為數據Cache、指令Cache或混合Cache,Cache的大小依不同處理器而定。一般中高檔的嵌入式微處理器才會把Cache集成進去。 2>主存 主存是嵌入式微處理器能直接訪問的寄存器,用來存放系統和用戶的程序及數據。它可以位于微處理器的內部或外部,其容量為256KB~1GB,根據具體的應用而定,一般片內存儲器容量小,速度快,片外存儲器容量大。 常用作主存的存儲器有: ROM類 NOR Flash、EPROM和PROM等。 RAM類 SRAM、DRAM和SDRAM等。 其中NOR Flash 憑借其可擦寫次數多、存儲速度快、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等優點,在嵌入式領域內得到了廣泛應用。 3>輔助存儲器 輔助存儲器用來存放大數據量的程序代碼或信息,它的容量大、但讀取速度與主存相比就慢的很多,用來長期保存用戶的信息。 嵌入式系統中常用的外存有:硬盤、NAND Flash、CF卡、MMC和SD卡等。
想了解下市場上目前的移動硬盤的價格
移動硬盤顧名思義是以硬盤為存儲介制,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盤都是以標準硬盤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盤(1.8英寸硬盤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盤還是以標準筆記本硬盤為基礎。因為采用硬盤為存儲介制,因此移動硬盤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準IDE硬盤是相同的。移動硬盤多采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接口,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移動硬盤的特點:
容量大
移動硬盤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存儲容量,是種較具性價比的移動存儲產品。在目前大容量“閃盤”價格,還無法被用戶所接受,而移動硬盤能在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范圍內,提供給用戶較大的存儲容量和不錯的便攜性。目前市場中的移動硬盤能提供10GB、20GB、40GB等容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傳輸速度
移動硬盤大多采用USB、IEEE1394接口,能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度。不過移動硬盤的數據傳輸速度還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口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接口規范的產品上,在傳輸較大數據量時,將考驗用戶的耐心。而USB2.0和IEEE1394接口就相對好很多。
使用方便
現在的PC基本都配備了USB功能,主板通??梢蕴峁?~8個USB口,一些顯示器也會提供了USB轉接器,USB接口已成為個人電腦中的必備接口。USB設備在大多數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中,都可以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可靠性提升
數據安全一直是移動存儲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人們衡量該類產品性能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移動硬盤以高速、大容量、輕巧便捷等優點贏得許多用戶的青睞,而更大的優點還在于其存儲數據的安全可靠性。這類硬盤與筆記本電腦硬盤的結構類似,多采用硅氧盤片。這是一種比鋁、磁更為堅固耐用的盤片材質,并且具有更大的存儲量和更好的可靠性,提高了數據的完整性。采用以硅氧為材料的磁盤驅動器,以更加平滑的盤面為特征,有效地降低了盤片可能影響數據可靠性和完整性的不規則盤面的數量,更高的盤面硬度使USB硬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數據容量越來越大,過去那種依靠軟盤傳遞數據的方法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需求。近年來取而代之的是U盤和移動硬盤,前者體積雖小,但由于容量受價格限制,只適用于數百MB以下的數據存儲。在學校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的數據量較大,往往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移動硬盤應該是最合適的選擇。那么,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移動硬盤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使用移動硬盤的體會來具體談一談。
移動硬盤是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的中間存儲器,一般在選擇移動硬盤時,考慮的因素無非是容量、接口性質、體積和附加功能,當然還有價格。下面筆者具體談談挑選移動硬盤時要考慮的因素:
1. 容量。市面上銷售的移動硬盤的容量一般在4.7GB~40GB范圍內,從使用性質看,4.7GB~20GB就足夠了,因為移動硬盤只是作為過渡性存儲介質,沒有必要使用很大的容量。但由于硬盤容量和價格并非成正比,大容量往往有更高的性價比,而且低于20GB的硬盤多數是已經淘汰了的產品,所以建議購買新移動硬盤時要選擇20GB以上的,但如果購買硬盤盒回來自己裝配那就另當別論了。
2. 大小。移動硬盤由硬盤和硬盤盒組成,后者包括了接口和控制電路。移動硬盤通常有兩種規格:2.5英寸和3.5英寸,分別對應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的硬盤。2.5英寸硬盤的體積和重量較小,更便于攜帶,但價格要比3.5英寸硬盤貴。一般推薦選擇2.5英寸硬盤。
3. 接口。移動硬盤一般都采用USB接口(早期也有過IDE接口的,但使用不方便,要打開機箱連接),但要注意USB接口有USB1.1和USB2.0兩種規格,后者的數據傳輸速度比前者要快幾百倍,基本上和電腦內置硬盤交換數據的速度相同,但價格稍貴一些。挑選移動硬盤應該首選USB2.0接口的。
4. 購買成品或DIY。移動硬盤可以購買成品直接使用,但也可以在電腦市場購買合適的移動硬盤盒(里面沒有硬盤,包含相應的USB驅動電路和接口電路、USB轉接線以及外接電源),配接2.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盤后DIY自己的USB移動硬盤。移動硬盤盒價格大約在100~150元左右,配上由舊的筆記本電腦拆機硬盤(1GB~4GB價格在100~300元左右)整個移動硬盤價格在200~400元就可以了,性價比較高(圖1)。
我想買一個移動硬盤,家庭存儲照片錄像用,容量要大,數據存儲要可靠,外形無所謂,價格相對實惠.
1、一般家庭用,買1TB的盤再加一個好一點的移動硬盤盒就可以了.總共700-800元2、如果對存儲可靠性要求較高,可以用Raid(推薦用raid1),大約1500-2000的預算.3、如果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就需要用存儲系統了,2萬-200萬預算.4、可靠性要求追求極致,就可以建立異地同步容災的存儲系統大約1000萬-數百億之間的預算.估計你也不會用后兩種,呵呵 推薦給你的方式:買兩個同樣大小的硬盤,一個放在電腦主機內部,一個作為移動硬盤.數據放在主機硬盤上,并且保持與移動硬盤的數據同步(網上有很多同步小軟件).這樣既保持了數據可靠,又保持便攜靈活性.
數據庫的價格是多少?
這個主要取決于你要購買的數據庫類型,不同類型,不同平臺,價格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