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餾酒源于中國古代的?
唐朝。
據歷史記載所謂“溜酒”(即蒸餾酒),先秦時代尚未之有。有之,則自唐代始。法國《世界風俗·酒》載:“中國釀酒,遠在基督紀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紀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竊飲之。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其非蒸餾酒無疑。
在我國古代,由于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擴展資料:
由于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下不能繼續發酵,因此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濃度般不會超過20%。采用蒸餾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揮發性不同的特點,可以將易揮發的酒精(乙醇)蒸餾出來。
蒸餾出來的酒汽往往酒精含量較高,經冷凝、收集就成為濃度約為65% ~70%的蒸餾酒。所以,蒸餾器的采用是釀酒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且蒸餾技術還可以用于其他行業,尤其是現代的石油工業廣泛使用蒸餾器,這些都為現代文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古時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土忌”、“蘭姆酒”等。白酒是中國所特有的,一般是糧食釀成后經蒸餾而成的。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威土忌是大麥等谷物發酵釀制后經蒸餾而成的,蘭姆酒則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發酵容器的多樣性也是造成燒酒香型各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的發酵容器分為陶缸和地窖兩大類型。陶缸還有地缸(將缸的大部分埋人地面之下)和一般置放在室內的缸。自古以來,酒的發酵便離不開容器,黃酒發酵的容器多數為陶質容器,有的燒酒仍繼承陶質容器發酵的傳統。
如南方的燒酒發酵容器幾乎都是采用陶器,即使是糟燒酒,也是如此。但自從出現蒸餾酒后,這一傳統觀念發生了變化,地窖這一特殊的容器應運而生。所謂地窖發酵就是掘地為窖將原料堆積其中,讓其自然發酵。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蒸餾酒
蒸餾酒源于中國古代什么技術?
"蒸餾酒源于中國古代的: " : 煉丹術 我國古代蒸餾酒的起源,眾說紛云,莫衷一是.不少學者認為源于古代的煉丹術和煉金術.據相關資料表明,在我國元朝以前就有蒸餾酒生產.古代煉丹中采用了“上、下釜”、“上、下罐”工藝與現代的蒸酒術有相似處.
酒是在哪個朝代開始有的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一為果實谷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于遠古與神農時代。《世本八種》(增訂本)陳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谷類之酒。谷類之酒應起于農業興盛之后。陸柞蕃著《粵西偶記》關于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廣西)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類釀成之酒,應始于殷。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以朱芳圃編《甲骨學》下冊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見;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復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豐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考。(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后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由原來的蒸煮、曲酵、壓榨、改而為蒸煮、曲酵、餾、最大的突破就是對酒精的提純。 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 酒發明的傳說甚多,一說是夏禹時代儀狄開始造作的;二說是杜康;另說神農時代已經有酒了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其中《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
釀酒起源的傳說:
上天造酒說 猿猴造酒說 儀狄造酒說 杜康造酒說
我國的造酒歷史是從什么朝代開始的
上古時期就有了,相傳是杜康發明酒的,距今四千年了,算朝代是夏朝呢
中國酒的起源
關于中國酒的起源,晉代文人江統的《酒誥》中有段的介紹:“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積郁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上皇:指遠古神話傳說中的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
儀狄:儀狄是夏禹的一個屬下,時間上晚于上皇時代。《世本》有“儀狄始作酒醪”的說法。
杜康:許慎《說文解字》說他是夏朝第五世君主,張華《博物志》說他是漢朝的酒泉太守,民間傳說他是周王朝王宮的釀酒師。現在學術界的看法是:杜康可能是周秦之間的一個著名的釀酒家。
這段話說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飯倒在桑樹林,糧食郁積,久蓄則變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個人發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樣、何時釀出來的呢?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儀狄釀酒
儀狄是夏禹的一個屬下,《世本》相傳“儀狄始作酒醪”。公元前二世紀《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的《戰國策》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飲酒而亡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但《黃帝內經》已有黃帝與醫家歧伯討論“湯液醪醴”的記載,《神農本草》又肯定神農時代就有了酒,都早于儀狄的夏禹時代。
二、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杜康造酒”
經過曹操“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詠唱,在人們心目中杜康已經成了酒的發明者,也有了各種傳說。
陜西白水縣康家衛村,傳說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陽縣的杜康礬、杜康河,傳說是杜康釀酒處;河南伊川縣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傳說是杜康汲水釀酒之泉。
三、釀酒始于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有黃帝與醫家歧伯討論“湯液醪醴”的記載,《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但《黃帝內經》一書是后人托名黃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證。
四、考古中的酒的發現
考古的發現,說明釀酒早在夏朝(4000多年前)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一點已被大量考古事實所證實。
1、磁山文化時期(7355-7235年前)
磁山文化時期,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和大量谷物,谷物釀酒的可能性很大。
2、河姆渡文化時期(6000-7000年前)
發現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三星堆遺址(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
4、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
該遺址地處山東莒縣,隨葬80多件陶器中,有25件潔白的白陶器,主要是成套的酒器,計有貯酒的背壺,溫酒的陶規、注酒的陶甕和飲酒用的規杯。
大汶口文物
五、現代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最早是天然產物
人類不是發明了酒,而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谷物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谷物酒。水果和乳汁也很容易轉變成酒。
2、最早的酒——果酒和乳酒
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主要靠采集和狩獵,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最易發酵成酒。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也很容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遠古人也有可能意外地得到乳酒。
蒸餾酒的起源
用特制的蒸餾器將酒液加熱,由于酒中所含的物質揮發性不同,在加熱蒸餾時,在蒸汽和酒液中,各種物質的相對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較易揮發,則加熱后產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濃度增加,而酒液中酒精濃度就下降。收集酒氣并經過冷卻,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釀造酒,酒度低于20%。
蒸餾酒則可高達 60%以上。
現代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蘭姆酒”等。
白酒:中國特有,谷物酒蒸餾而成
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
威士忌:是大麥等谷物發酵釀制后經蒸餾而成的
蘭姆酒: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蒸餾酒與釀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藝上多了一道蒸餾工序,關健是蒸餾器。蒸餾器的發明是蒸餾酒起源的條件,但也可能用來蒸餾其它物質,如香料,水銀等。
一、蒸餾酒起源于東漢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
26.6-20.4的蒸餾酒。在安徽滁洲也出土了一件類似的青銅蒸餾器。所以有人認為東漢已有蒸餾酒。
二、蒸餾酒起源于唐代
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光”中提到了燒酒。陶雍有”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的詩句。有些人認為這里所提到的燒酒即是蒸餾酒。
但從唐代的《投荒雜錄》記載了燒酒方法:”南方飲’既燒’,即實酒滿甕,泥其上,以火燒方熟,不然不中飲”。顯然不是蒸餾酒的操作,所以也很難判斷唐代的燒酒是否就是蒸餾酒。
三、蒸餾酒起源于宋代
宋代的《丹房須知》中描述了蒸餾器”抽汞器”;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寫成的《嶺外代答》中記載了一種廣西人升練”銀朱” 的用具,基本結構與《丹房須知》
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南宋張世南的<>卷五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于蒸餾花露。所以蒸餾酒也可能起源于宋代。 四、蒸餾酒起源于元代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麥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辛、甘、大熱、有大毒。過飲敗胃傷膽,喪心損壽,甚則黑腸腐胃而死。與姜、蒜同食,令人生痔。鹽、冷水、綠豆粉解其毒。”。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章穆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飲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語也(外來語--著者注),蓋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羅及荷蘭等處人始傳其法于中土”。不管是自己的發明還是外國的傳入,蒸餾酒最遲應該起源于元代。 五、國外蒸餾酒(alcohol)的起源 大約在12世紀,人們第一次制成了蒸餾酒。當時蒸餾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飲用的,而是作為引起燃燒的東西,或作為溶劑,后來又用于藥品。國外的蒸餾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餾。從時間上來看,公元12世紀相當于我國南宋初期。
酒最早是哪國發明的?
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
酒的起緣是那個朝代
黃帝 時代的!杜康
酒 是在哪個時期有的?最早的酒是什么樣子的?
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青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機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4萬~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 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 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 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 000年-前2 3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糵(發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 800年-前2 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酒是從哪個朝代發明的
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1、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于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釀酒始于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后人托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4、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我國釀酒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以下附上酒的歷史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谷物來泡制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
酒圣杜康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于有了火,出現了五谷六畜,加之酒曲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并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候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這個階段,酒雖有所興,但并未大興。飲用范圍主要還局限于社會的上層,但即使是在上層,對酒也往往存有戒心。因為商、周時期,皆有以酒色亂政、亡國、滅室者;秦漢之交又有設“鴻門宴”搞陰謀者。酒被引入政治斗爭,遂被正直的政治家視為“邪惡”。因此使酒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涌現;黃酒、果酒、藥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于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于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于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于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藥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自公元1840年到現在,歷時15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變革期。在此期間,西方先進的釀酒技術與我國傳統的釀造技藝爭放異彩,使我國酒苑百花爭艷,春色滿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及日本清酒等外國酒在我國立足生根;竹葉青、五加皮、玉冰燒等新酒種產量迅速增長;傳統的黃酒、白酒也琳瑯滿目,各顯特色。特別是在這一時期的后期,即新中國建立的40多年來,中國釀酒事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