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種子庫
植物種子冷藏庫
什么是“世界末日”種子庫?
世界末日種子庫在距離北極點約1000 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有一座“世界末日種子庫”:約1 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 攝氏度的地窖中. 該種子庫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其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2008年9、10月間,法國攝影師卡洛琳·波倫拍攝了把印度一農場的植物種子運到挪威“末日種子庫”的全過程,這也是媒體記者首次走進這座神秘的 “植物諾亞方舟”. 請您看看今天的郵件訂閱,或者去空間的好友問問,今天的問問日刊里有詳盡的解釋.
世界最大的種子庫在哪?
孟山都
世界末日種子庫是什么玩意?
“末日糧倉”也被形象地稱為“世界末日種子庫”.它建在斯瓦爾巴特群島地下深處,是確保全球糧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這座種子庫可存儲22.5億顆種子,旨在保護農作物多樣性和應對小行星撞擊地球、核戰爭等災難.種子庫建于凍土地帶的巖石中,因此不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其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蘭的冰蓋融化,或者南極洲的冰層完全消融,海平面上升61米,它也會安然無恙.
世界末日種子庫是怎樣的?
![][1] 挪威種子庫坐落在距離北極大約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上。這座種子庫的建設目的,是把世界各地的各種植物種子保存在地下倉庫里,以防因為全球物種多樣性 迅速減小造成物種滅絕。 這座被稱為“植物界諾亞方舟”的種子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種子庫,儲存來自世界各地的種子,以免農作物因天災人禍滅絕。 該種子庫可儲存450萬種、約20億粒主要糧食種子樣本,是全球農作物品種數量的兩倍。它由挪威政府斥資600萬歐元興建。 ** 安全嗎?不怕地震和核彈** 據悉,這座冷藏庫名為“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建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一座山的山體內,深藏于極地永凍土中,距北極點大約1000公里。 發起和管理種子庫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信托基金的總裁福勒說,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都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植物種子庫,這座大型種子庫就是要為全球植物“備份”。 據他介紹,山中被炸開的一個洞成為了種子庫的“大本營”,貯藏庫外面是堅固的混凝土高墻和鋼鐵大門,即使受到核彈或高強度地震襲擊也能確保安然無恙。 ** 存多久?千年以上** 專家說,由于配備了大型制冷空調設備,使冷藏庫本已很低的氣溫變得更低,許多種子可以在這種低溫下存活上千年,“這種條件下能儲存最久的是高粱,大約能存放1.9 5萬年”。 “末日種子庫”剛剛建好就接收了來自世界各地,如墨西哥、加拿大、菲律賓、肯尼亞等100多個國家的小麥、玉米等25萬種農作物種子樣本,共約1億粒。這些種子的 所有權仍屬于它們的來源國。 [1]: http://pic.wenwen.soso.com/p/20110411/20110411134409-1821046099.jpg
世界末日種子庫是那時建的 又為什么要建在北極 是誰提出的
“末日糧倉”種子庫是從2007年三月開始建造的,將被用于儲藏地球作物的450萬種種子樣本,以防環境變化或一旦發生毀滅性災難導致這些作物物種滅絕,確保人類食物的來源和多樣性。
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建造一個種子庫?而且將地點放在了北極?答案只有一個:“安全”。
事實上,現在全球約有1400多家種子銀行,但是,這些種子銀行都存在一個致命缺陷:不安全。比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種子庫因為戰爭被破壞;2006年,菲律賓的一家種子庫也因洪水毀于一旦。這引發了聯合國對農作物種子安全的關注。正如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迪烏夫在祝賀種子庫開始運作時所講的,農作物種子中蘊含的基因資源對于提高作物產量、減少氣候變化、害蟲和疾病給植物多樣性帶來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種子的收集和保護卻面臨著種種自然和人為災害的威脅。而且,世界各國在糧農植物基因資源方面具有很強的相互依賴性,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自給自足。因此,建立全球種子庫能夠保護糧農植物基因多樣性,也有助于國際合作與交流。2004年聯合國《糧農植物遺傳資源國際公約》正式生效,也為建立全球種子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框架。挪威欣然接受了這個為全人類謀福利的工程。從去年3月份開始,挪威開始了種子庫的建設。
挪威人將該種子庫稱為全球農作物的“諾亞方舟”,媒體報道時則稱其是“世界末日穹頂”。的確,該種子庫是不同尋常的,當世界陷入不測的時候,它極有可能帶領人們渡過難關。
跟其他地區的種子銀行相比,“全球種子庫”有著無可比擬的安全優勢。種子庫地點選擇在離挪威大陸1000公里處的斯瓦爾巴群島。群島位于北緯78度12分,距離北極約1120公里。據報道,當地的北極熊可能比人還多。報道說,島上大約有3000只北極熊,這對種子庫來說,可以稱得上一個天然屏障。挪威政府為了保護種子庫,安排了手握來福槍的武裝警衛。不過,有北極熊的“巡邏”,估計想要搞破壞的人還是要三思而后行。
當然,你不必擔心饑餓的北極熊“反水”。工人在山上建設種子庫時,先是向內開鑿出一條長達120米的隧道,到達洞內的永久凍土帶。接著,按照美國國家黃金儲備庫諾克斯堡的安全設計模式,在隧道的盡頭修建種子庫,并在隧道和種子庫的外圍筑一層1米厚的混凝土石板,隧道外面則是一個可抵抗數噸炸藥爆炸威力的密封門。這樣做至少有兩個考慮:首先,凍土層可以很好地保護種子的活性,即使因為斷電導致洞內的冷卻設備無法運轉,凍土層一樣可以讓溫度保持在零下18℃。負責種子庫運作的全球農作物多樣化基金會的負責人卡里·福勒說:“如果停電也不用害怕,凍土層可以讓種子冷卻20年。”另外,這樣的設計可以很好地抵擋來自地震等自然災害和核武所產生的破壞。
挪威政府
希望給樓主有幫助
這個應該不是那個個人提出的吧,這應該是聯合國里的高層經過深思熟慮后共同做出的決定,把這項工程交給了挪威人。
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是什么組織機構出資建造的?是獨資還是合資?目前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的歸屬權在誰手里
發起和管理種子庫的是全球農作物多樣化信托基金的總裁卡里·福勒,2008年2月28日,由該基金會聯合挪威政府斥資600萬歐元耗時三年建造的.
挪威種子庫..
記得去年看過一個新聞說是歐美國家想在北極的一個什么山把山挖空建一個世界物種庫.包括種子,好像還有地球上各種生物的基因都要存到里面.那里的低溫可以保存幾百萬年. 目的就是保存現有物種的基因,如果以后技術允許的話可以復活滅絕的物種.沒有2012.只是一個預言罷了.
世界三大“種子銀行”英國、中國,還有一個是誰
挪威的“世界末日地窖” ——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由挪威政府與全球農作物多樣性基金會合作建立,里面可容納450萬份重要的農作物種子.
為什么把世界末日種子庫建在斯瓦爾巴特群島群島
那里位于高緯度寒帶(北緯79度!!!),可以有效冷藏種子庫.并且人居住密度低,很大程度上也是對它的一種保護作用.(末日誰管地球希望,自己填飽肚子再說).那里遠離人類權利中心(東亞,北美,西歐等),可有效防止在人為災難(如核戰爭等)中被摧毀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