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怎么做
南京、紹興、湖北、安徽、天津、云南等地都有臭豆腐,口味和做法也隨著當(dāng)?shù)氐娘嬍沉?xí)慣而不同。除了油炸之外,還有黃山的蒸臭豆腐、云南的鴨油臭豆腐、烤臭豆腐干等等。
南京的臭豆腐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灰白的嫩豆腐,一種是瓦灰的豆腐干。嫩臭豆腐下到油鍋里炸至金黃色,就可以起鍋,吃的時候澆上一些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蔥、姜末,吃起來外脆內(nèi)酥軟,味道香濃;灰色的臭豆腐干子,在油里炸的時間需稍久一些,才能炸得透,隨著誘人的臭味彌漫開來,豆腐干的表面就會起小泡泡,待色轉(zhuǎn)變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這樣的臭豆腐干子一般切成小塊,串在竹簽上,炸熟后直接刷上攤主備下的調(diào)味醬,趁熱食之,香脆可口,頗有嚼頭。
南京高淳的臭豆腐在做法上也有些與眾不同。先用上好的黃豆制成水豆腐,然后把白嫩的水豆腐壓制成白白的豆腐干子;再把豆腐干加入到一種鹵液中。此處的鹵液是最有講究的,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爛咸菜汁做成,純綠色、純天然,沒有添加任何色素,散發(fā)出來的是很自然的臭味。把盛放的壇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數(shù)天之后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干了。掰開豆腐干,可以看到從里面到外面,都是青墨色,聞聞奇臭,炸熟后入口卻又是奇香無比。這種地道的臭豆腐,近年來已經(jīng)快在市場上絕跡,出售的多是些仿制的贗品。
參考資料:美食網(wǎng)
昆明有臭豆腐嗎?
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餐廳和菜市買的那種大長方形的臭豆腐就是云南昆明本地配方的臭豆腐,傳說中云南昆明呈貢七步場的臭豆腐最好,如果走老路去石林都可以看到!云南也有幾個地方出產(chǎn)很好的臭豆腐,比如大理巍山的長條形,楚雄的長條形松針烤的都不錯!實際上紅河建水石屏一般不吃臭豆腐,最多就是曬干了吃,也很香!
臭豆腐的來源?
臭豆腐是中國傳統(tǒng)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說法一話說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時當(dāng)過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餓得無法忍受,拾起人家丟棄的過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進嘴里,那種味道刻骨銘心.后來他當(dāng)了軍事統(tǒng)帥,軍隊一路勝利地打到安徽,高興之余,命令全軍共吃臭豆腐慶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終于廣為流傳.說法二而明代學(xué)者何日華在當(dāng)時則已在著作中說,安徽黟縣人特別喜歡在夏秋之際用鹽使豆腐變色生毛,擦洗干凈投入沸油中煎炸,有海中鱷魚的味道.
云南臭豆腐怎么做
展開全部
那已經(jīng)不是臭豆腐了,那是一種咸菜\泡菜了,叫豆腐乳,一般是用白豆腐做的,臭豆腐做的很少,手藝比較難,弄不好會做壞的,但是味道可是腐乳里最好的了。我不建議你用臭豆腐做,對于你來說太難了,很容易做壞了,你可以直接到商店里買云南的油泡豆腐乳,那個味道也很好,你自己做的話我建議:鹽(不能放味精雞精什么的),辣椒面,八角粉;這3種料與豆腐拌在一起,(豆腐要曬到用手顛不碎為止),然后把拌好的豆腐用新鮮的大白菜包起來,放到不透光的密封容器里,加些姜片、鹽、辣椒面、每放一層包好的豆腐就放一些姜片、鹽、辣椒面。最后到入白酒拌一下,注意你弄好的這泡菜時產(chǎn)生的汁水應(yīng)該有容器的5分之一左右,不夠就加白酒。做好后密封儲存1月-2月就可以直接食用,(絕對不能碰到油,這和油豆腐乳做法不一樣,碰到油就全廢了),這種泡菜在云南很多,做法各地都有不同,價格便宜,現(xiàn)在很多外賣的都是油豆腐乳類,味道也可以。
云南臭豆腐怎么發(fā)酵
1、把買回來的豆腐切成6cm×6cm×2cm的小塊,每塊都斜放在中間濕布包緊(不用捆)。 2、稻草去掉葉子和稻穗,只留下稻桿,洗干凈,剪成20公分長的段洗凈晾干備用。 3、將用布包好的豆腐一片一片整齊堆在木板上(可放在菜板上),最高可重疊三層或四層,底面積盡量大些,然后用另一塊木板或石板壓在上面,這時用大鍋加水放在上層木板或石板上(用巨石代替也是不錯的選擇,反正一個字,壓在上面的東西就是要“重”!),這樣壓著24小時內(nèi)不要管它,這個過程是通過重力把豆腐里面的水全部給擠出來,而且讓它結(jié)構(gòu)更加緊湊。因為整個過程會有水滲出來,所以最好放在水池里做這個工作,當(dāng)然,這一天你的水池就不能用了。我是放在方形的盆里做的,這樣就不會因為有水滲出來把地板弄臟了。 4、一天以后再去檢查這些豆腐,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被擠得扁扁的緊緊的,整整齊齊的。好了,現(xiàn)在可以把紙箱找出來,底下先密密實實地鋪上一層1cm厚的稻桿,然后把用布裹好的豆腐一層一層放在上面,放完以后上面再鋪上一層厚厚的稻桿。然后放在潮濕陰涼的地方,每天去檢查一遍,一般3天左右就可以聞到誘人的臭豆腐香味了,你檢查一下有沒有長毛或者表面拉絲,如果有,就算做好了.
云南臭豆腐英文怎么說
Yunnan stinky tofu (smelly tofu) http://hi.baidu.com/markfeehily/blog/item/ae56f0ed6c30444e79f05567.html
臭豆腐的來歷?
這聞著臭吃著香的臭豆腐是怎樣的一個由來呢?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yīng)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xiāng)開設(shè)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xué)過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季,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fā)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后歇伏停業(yè),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fēng)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舊業(yè),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余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xué)經(jīng)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后經(jīng)輾轉(zhuǎn)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chǎn)自銷,批零兼營。據(jù)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經(jīng)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chǎn)工藝,生產(chǎn)規(guī)模不斷擴大,質(zhì)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參考:王致和臭豆腐的來歷
http://biz.ynet.com/view.jsp?oid=5321077&pageno=1>
云南那種白色臭豆腐的鹵水是怎么配制的??
冷水15公斤 豆豉3公斤 燒開后煮30分鐘左右,然后將豆豉汁濾出,冷卻后加純堿100克(2兩),青礬20克(4錢),香菇200克(4兩),冬筍4000克(4公斤),鹽750克(1.5公斤),茅臺酒3兩(150克),豆腐腦3公斤(1500克)
浸泡15天左右(每天攪動一次),發(fā)酵后即成鹵水。
鹵水切勿沾油,注意清潔衛(wèi)生,防雜物混入,根據(jù)四季不同氣溫靈活掌握,使之時刻處于發(fā)酵狀態(tài)。連續(xù)使用隔3個月加入一次主料,做法和份量同上(不要加青礬和純堿)用時要注意經(jīng)常留老鹵水(越久越好)。
檢驗鹵水的正常的標準是發(fā)酵。如果不發(fā)酵,氣味不正常時,其辦法是將凈火磚燒紅放在事水內(nèi)促使發(fā)酵,同時,還按上述配方適當(dāng)加一點佐料進,使其發(fā)酵后平致變味。(每次浸泡的豆腐取出后,鹵水內(nèi)加入適量的鹽,以保持咸淡正常)
主料:精制白豆腐30塊(1.5厘米厚,5X5厘米)
調(diào)料:植物油2公斤(2000克,實耗100克(2兩)),紅油1兩(50克),醬油1兩(50克),香油0.5兩(25克),味精2.5克,雞湯2兩(100克)
制作:
1,青礬3克入桷內(nèi),到入沸水用棍子攪動,放入豆腐春秋浸泡時間為2–5小時,夏季1–2小時,冬季6–10小時,胚子硬多泡,軟少泡,鹵好后取出,用冷開水洗一下,裝入篩子內(nèi)瀝干水份(洗后的水留著),洗到水濃時倒入鹵水內(nèi))
2,用紅油,醬油,香油,味精和少許湯兌成汁
3,將油燒沸后,豆腐逐塊下鍋炸5分鐘(火大時,用小火,炸焦透為準)成外焦內(nèi)嫩撈出,入盤用筷子在每塊豆腐中間捅一個洞,將兌汁倒入眼內(nèi)即可。
特點: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焦內(nèi)嫩,香辣味美,別有風(fēng)味。
有誰知道云南的臭豆腐(不是油炸,是烘烤的那種)熱量高嗎?
好逗的問題,熱量 和 溫度是兩個概念! 如果你一定要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只好說: 云南的臭豆腐和其他地方的品質(zhì)差不多的臭豆腐熱量差不多
(云南最有名的臭豆腐在那個縣?)
石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