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較全面的鑒別方法
1、鑒別翡翠的優劣,及其價值,一般都根據翡翠綠色的深淺、濃艷,透明度高低有無瑕柳等多方面進行細微觀察。
①從顏色上分為:
祖母綠:有時稱作“寶石綠”,透明或半透明,純凈無雜質,綠色濃艷者是翡翠中的最佳品種。
玻璃綠:如玻璃般明凈、透明,綠色鮮艷而明亮,是翡翠中的佳品。
艷綠:透明或半透明,綠色雖濃但不黑。
黃陽綠:微透明或半透明,綠色鮮陽,如初春的黃陽樹新出的嫩葉。
鸚哥綠:微透明或半透明,綠色嬌艷,如同鸚哥綠色的羽毛。
豆綠:半透明,綠色如同青豆色,是綠色中較常見的一種,常有“十綠九豆”、“豆色豆地”的說法。
菜綠:半透明,綠色雖放但不夠鮮明。
絲瓜綠:微透明或半透明,綠色成綠狀,如同嫩絲瓜的綠色。
淺陽綠:微透明或半透明,包淺淡而帶黃味,不夠鮮艷。
蛤蟆綠:半透明或不透明,綠色欠純正,多帶蘭昧,質地中常有棉柳出現。
瓜皮綠:俗稱“瓜色”、“瓜綠”,似瓜皮綠色,半透明或不透明,綠色中多帶有蘭味,色欠純正。
蔥心綠:微透明或半透明,綠色鮮艷如同初春生出的蔥心綠色。質地純正者,可謂佳品。
蘋果綠:微透明或不透明,如同綠蘋果。
芭蕉綠:微透明或不透明,如同芭蕉葉綠色。
葡萄綠:微透明或透明,如同綠葡萄色。
墨綠:或稱“墨玉”,半透明或不透明,色雖黑但不失綠調,質地純凈者為翡翠中佳品。
金絲綠:或稱“筋絲綠”,這種品種水分好,質地透明,綠色濃硬而為筋絲狀,與絲瓜綠具有共同特點,雖然水足,但其綠色與質地之間不能相互照映而得名。
梅花綠:根據綠色形狀特點而稱呼的,有時又叫“點點花”或“滿天星”,有時質地白凈而鮮艷的綠色,撒布其中,就象雪中飄落的綠梅一樣。
翡翠的顏色極為豐富多彩,以上種種顏色只能述其大概,對于各種顏色的認識與理解,只能通過實踐才能不斷的加深印象和辯別。
一般稱紅色為翡,綠色為翠。通常是以綠色濃艷純凈,質地透明,無雜質黑點(斑)勻調艷美的為上等佳品。
②從“質地”上可分:
玻璃地:明亮、清澈,近似玻璃。
蛋清地:透明、質地細潤,近似雞蛋清。
清水地:透明、清亮,如清水一樣。
渾水地:透明或半透明,如渾水一樣。
藕粉地:透明或半透明,微帶粉色或紫色,象熟藕粉樣。
豆地:半透明,質地細潤,微帶綠色。
細白地:半透明,白色,質地細潤。
白砂地:半透明,白色,具有砂性。
干白地:不透明,水分差、白色,顯得發干。
香灰地:不透明,質地較粗,色如香灰。
以上這些種類的“質地”是比較常見的,另外還有許多,因地區的差別,而其稱呼不盡相同,如白花地、瓷地、蝦肉地、白豆地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③翡翠表現特征: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它的外表特征和內在的實質入手。對于翡翠的認識,也是如此,所以要認識和研究翡翠的本質就必須先了解翡翠常用俗語,這對認識和了解翡翠是有很大幫助的。現將有關藉翠的常用俗語簡介如下:
翡翠:具有各種顏色和實用價值的硬玉的工藝品名稱。在古時為一種雀鳥之名。
翡:硬玉中的紅色部分的簡稱,在我國南方稱為“紅翠”,古時指紅色羽毛的小鳥。
翠:硬玉中綠色部分的簡稱,在我國南方對一般品種稱之為“綠”,對高檔級的品種則稱之為“高綠”或“高 色”。
春:翡翠中紫色部分的簡稱,有時也稱為“紫翠”或“紫羅蘭玉”。
癬:翡翠中黑色部分的簡稱,但在實際中,因形成特點不同而稱呼也有異,如黑點因其小而稱為“蒼蠅屎”,稍大的稱“黑疙瘩”, 形如絲或帶狀的黑絲或黑帶子等等。
皮殼:翡翠外袤的風化層,其稱呼法也是根據顏色為基本依據,如白色的稱為“白砂皮”,黃色的稱為“黃砂皮”,黑色的稱為“黑砂”或“烏砂”等等。
綹:翡翠中因各種天然或人為的原因所造成的裂痕,如“大綹”、“惡綹”“碎綹”、“通天綹”等。
質地:在翡翠的原石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就是指翡翠原石的可用部分,其中包括有色和無色部分。狹義則指無色的部分或叫“地”或“底”。但對于首飾或飾用品來說,就不存在廣、狹之分。
翠性:翡翠特有的標志,在我國南方一帶稱為“蒼蠅翅”。是翡翠中細小晶粒的纖維狀、片狀或星點狀閃光結構特性,同時也是鑒定翡翠時的關鍵性特點和主要依據。
水分:翡翠的透明度,如“六分水”、“八分水”、“十分水”等,形容透明度的高低。
種頭:是指翡翠的質地嫩與老、硬度的大小。
濃淡:翡翠顏色的形容詞,即色濃者為好,色淡者為次,但實際中應根據其情況而定。
花勻:翡翠的顏色的均勻與否,均勻者為勻,不均勻者為花(分散)。
靈死:對透明度來說,透明者為靈,不透明者為死。
正邪:顏色鮮艷、純正者為正,顏色昏暗而凝滯或帶有雜色者為邪。
潤 :翡翠質地較好情況下的用語。
木 :翡翠質地水分不好情況下的用語。
俏 :翡翠綠色美而艷麗的簡稱。
艷 :翡翠綠顏色部分的簡稱,形容艷麗、濃厚、鮮美、水足之意。
鮮 :翡翠顏色鮮明、艷麗、鮮美的形容詞。
我們平日所見到的翡翠制品,包括“舊飾”及“時飾”兩類。所謂“舊飾”是指清末以前的“官飾”及貴族的首飾,如翎管、扳指、帽正、煙壺、龍帶勾、朝珠、扇墜、別子、 牌子等。所謂“時飾”是指晚清以來在社會上流行的飾物,如戒子、雞心墜、奶墜、鋪子、馬蹬、耳環、項鏈等。
優質翎翠的價值可與著名的“祖母綠寶石”、“貓眼寶石”爭雄比美。翎翠是我國出口貿易的重要珠寶之一,頗受外商的歡迎。
2、評價翎翠及翡翠制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
①翠好:用術語來說,就是翠的“濃”、“陽”、“正”、“和”。“放”就是濃而不淡,像雨后的冬青樹葉或芭蕉葉上那種激碧綠色;“陽”就是鮮艷明亮,不陰暗;“正”就是翡翠色純正,無任何雜色混在其中產;“和”就是綠的均勻,無深除淺之分。這樣的翠,綠的理想、綠的好。
②水好:就是翠的質地細嫩潤滑而通透清嫩,光澤晶瑩凝重。
③地好:最好的地是“湖綠地”、“玻璃地”、“藉粉地”、“蝦肉地”等;次之是豆青地、綠白地等;最差的是“石灰地”、“芋頭地”等。
④完美度:就是看翠上是否有裂紋、雜質等缺陷。大小重量是否得當,完美度對翠質量評價極為重要。稍有裂紋者價值即大大降低。
3、鑒別翡翠之方法
①翡翠是天然礦石,結構緊密、堅硬,綠色大都不均勻,但自然、有堅性,大都有石花或近似石花之狀。有的有綿柳,無氣泡,破損處為石頭碴口,暗而不亮,體重,硬度為6-7級。
②翡翠與玻璃的區別:玻璃,俗稱料,是人工熔煉的結構,綠色較均勻,但不自然。料無翠性,也無綿柳,有的艷顯泡糙
有氣泡,有的無氣泡料,破損處為亮碴,有水紋,料的性軟,硬度為4-5級,容易失鐵亮,同時有牛毛紋、體輕,比重為2-2.2。
③翡翠與瑪瑙、東陵玉、河南石的區別:綠瑪瑙不鮮艷,閃蘭色較均凈,無絲絲綠、點綠,無翠的透明度好,地顯靈,但透渾(體內不清晰)有冰糖性與料近例,而無氣泡,綠色在強光下一照,色呈小點點狀。東陵石質地粗糙,除綠色小點點外,表面還閃耀小黑點,透明度差,一般的光色發暗,性軟,硬度為5-6級。
④翡翠與碧玉的區別:碧玉的特征:1、碧玉的內部常常帶有黑色斑點;2、綠色均勻而鮮艷;3、地質透明度好但是顯渾濁。碧玉沒有翡翠珍貴,經濟價值較低,好的碧玉與翡翠極其相似,容易誤認為翡翠,應慎重鑒別。
⑤翡翠與河南石的區別:河南石,也叫河南玉,顏色有黑、黃、綠等,性軟,硬度為5-6級,質地粗糙,光澤較差。
⑥翡翠與熗翠的區別:熗色翠是用白色翡翠或白玉等原料加熱一定程度放入綠色液體之內,因原料加溫后有一定的小炸紋,綠色滲入紋內。拿一塊熗色翡翠在強光下一照,其綠色都在紋內,因紋是加熱后炸成,炸紋雜亂,不規則與天然的截然不同。其色大都閃黃、閃蘭的而且透假,綠色都是由外向里。
鑒定翡翠真假小妙招 怎么鑒定翡翠真假
看顏色
天然翡翠顏色自然、分布不均,有色的部分與無色部分呈自然過渡,有色根,沉著而不空泛,百看不厭;經過人工處理的翡翠,由于翡翠結構受到破壞,其原有的光學性質也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翡翠顏色分布無層次感,顯得比較輕浮,看起來很不自然;
看光澤
天然翡翠質地細膩,為透明或不透明狀態,表面呈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加入樹脂或塑料等有機充填物的翡翠,常有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者是是玻璃光澤與樹脂光澤、蠟狀光澤混合。
看切口
對于一些有切口的翡翠,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其切口處,可以看到很明顯的不規則斷紋,還可以看到內部細膩的結構;而假的翡翠切面依然是光澤明亮的,不具備天然翡翠切口的特點。
測重量
由于天然翡翠的密度比較大,因此我們把翡翠掂在手中,會有一種“打手”的感覺,就是有沉重感;而玻璃仿制品就顯得輕飄飄的,感覺不到向下壓手的壓手感,有經驗的翡翠行家只要掂一掂翡翠的份量,就基本上可以確定翡翠的真假。
聽聲音
此方法主要針對翡翠手鐲來說的。天然翡翠結構致密,所以輕輕敲擊翡翠,會發出一種清脆悅耳的聲音;而經過人工處理的翡翠,其結構被破壞,礦物顆粒間被膠質充填,因此輕輕敲擊后,發出的是沉悶的聲音,兩者區別明顯。
翡翠
石質玉級多晶集合體 翡翠(jadeite,也稱翡翠玉、翠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顏色呈翠綠色(稱之翠)或紅色(稱之翡)。它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主要由硬玉、鈉鉻輝石或鈉鈣質輝石(綠輝石)組成,可含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褐鐵礦等。 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艷,雄
https://baike.sogou.com/v13361.htm?fromTitle=%E7%BF%A1%E7%BF%A0
翡翠的鑒別方法
鑒別翡翠是指翡翠鑒別的方法.翡翠又稱硬玉.顏色以綠為主,另有紅、黃、白等.紅者稱翡,綠者謂翠.其優劣標準在于色和地.論色當以綠為貴,越濃越鮮越佳;而地則要透、凈,具有水分感,俗稱“玻璃地”.色質俱佳的翡翠印難覓,是玉印之王,價高無比.翡翠以綠色為最好,紫色次之,青色和紅色次之,最劣的是黑色和“貓屎色”.綠色也有優劣之分,以嫩葉綠色為好,濃?/p>
翡翠辨別真假
展開全部
鑒別方法如下:
1.顏色
①濃:指顏色的飽和度或深淺。
②正:指顏色的純正程度。稍帶黃色的綠色不會影響綠色的鮮艷程度,對翡翠的價值影響不大,但過多地偏黃就會影響翡翠的價值。由于藍色會降低綠色的鮮艷程度,若偏藍色則對翡翠的價值影響很大。偏灰的綠色使人感覺既暗又臟,價值也就降低很多。
③鮮:指顏色的明亮程度。它是構成翡翠顏色美感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難求的因素,鮮艷度差一點,價值就差很多。如果說不同的人對顏色的深淺有所不同的話,但對鮮艷度的要求卻是一樣的,即鮮艷度越高越好。光源的強弱對鮮艷度的觀察影響很大,強光源下鮮艷度偏高,弱光源下觀察鮮艷度偏低。
④均:指顏色分布的均勻程度。由于翡翠是由無數微小晶體組成的,侮}晶體的顏色都可能不一致,所以翡翠的顏色難得很均勻。很明顯均勻度越高,價值也越高。
但當綠色、紅色、紫色協調出現時,俗稱福祿壽,由于其稀少性,這種翡翠的價值較高。
2.透明度
①可使顏色淺的翡翠顯得晶瑩漂亮;
②可使不夠均勻的顏色因互相影照而顯得均勻;
③可使質地不夠細的翡翠看不到明顯的顆粒。
3.結構
指翡翠晶粒的粗細、形狀以及它們的結合方式,貿易行話中稱結構為質地(底子)。結構與透明度有直接的關系,質地越細膩、越致密,透明度越高,質地越粗糙、越松散、透明度也越差,其耐久性也相應降低。
4.裂紋
裂隙應該是無礦物充填的,它對翡翠成品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手鐲,在評價時要考慮到若手鐲斷了可以做成什么,剩下還有多少價值。另外,應將裂隙與紋路區別開來,紋路包括顆粒間的結合面和愈合裂隙(往往有礦物充填)。
5.體積
在色、種、底、工、裂紋等相同的情況下體積越大就越貴,對于高價位的翡翠來說體積影響更大。例如珠璉、手鐲均要較多的原料來制造,若用戒指料做手鐲,則手鐲價值要以兒何級數增加,難怪手鐲可拍賣到1千萬港元。同時評價配對品比單個的要貴得多。
6.做工
對于戒面、耳釘等首飾,要求切工規正,拋光優良;對于掛件、擺件來講,工匠的巧妙構思、嫻熟技藝將起到決定。
如何鑒別翡翠
1、 感觀識別
必須指出,感觀識別必須以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為基礎,缺一不可。感觀識別歸納起來是“一看、二摸、三掂、四聽”。
看:看特征,看結構,看色澤,查瑕疵——翡翠的特征是具有“翠性”(俗稱蒼蠅翅),即由其內部粒狀、片狀或纖維狀的斑晶解理造成的星點狀閃光;翡翠的結構具有變斑晶交織的特征,在半透明粒狀斑晶的周圍有細小的纖維狀的礦物晶體交織在一起,結構的疏密,晶體的粗細是評價翡翠地質好壞,也是衡量翡翠品級高低的依據;翡翠成品一般具有玻璃、亞玻璃或半玻璃光澤,顏色不勻,而軟玉、岫玉等與翡翠相似的玉常具蠟狀光澤和油脂光澤,顏色大多均一,有經驗的鑒定人員或商家從色澤上便可以看出玉件是否為翡翠;借助于燈光或自然光,查看翡翠實體內是否有雜質,裂隙等,再結合其他指標,估計出翡翠的質量好壞,品級高低,是“查瑕次疵”的目的。
摸:翡翠傳熱,散熱快,貼于臉上或置于手背上在短時間內有 冰涼之感;翡翠硬度大,結構致密細膩,經拋光后可具有很高的表面光潔度,手摸時滑感明顯。
掂:翡翠的密度為3.34克/立方厘米,高于與其相似的軟玉、獨山玉、岫玉、澳洲玉、馬來玉(染色石英巖)、硬鈉玉和葡萄玉等。但又低于青海翠(鈣鋁榴石)、特薩沃石(水鈣鋁榴石)等。有經驗者可通過掂重,即可初步判斷出一塊玉料或玉件是否為翡翠。
聽:仔細聽成品之間的碰擊聲,可以大致辨別玉件是否為翡翠,是什么樣的翡翠(是否經過酸洗、處理)。天然的,尤其是質地好的翡翠玉件,碰擊時發十的是清純悅耳的“鋼音”。聽,要有比較的聽,或具有——定的經驗作為基礎,才能根據音質大體判斷玉質量。
2、 儀器檢測
在翡翠的鑒定中雖然也使用電子探針、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儀等高科技的設備儀器。但這些高科技的儀器(鑒定方法)僅僅是在遇到復雜、疑難問題時才予以運用,在檢驗、鑒定工作中,我們更多地使用的是一些常規的儀器。通常,珠寶檢驗、鑒定工作者經常使用以下儀器鑒定翡翠:
寶石顯微鏡:寶石顯微鏡的放大倍數通常為10~80倍。它可清楚地觀察翡翠的表面結構及內部組織特征,可以判別被測物是否為翡翠,是天然翡翠還是經過處理的翡翠(翡翠b貨、c貨),可清楚地觀察到翡翠表面或內部的瑕疵,還可觀察到組合石的接合面等等。
聚光手電和手持式放大鏡:在無寶石顯微鏡或不便攜帶顯微鏡的情況下,使用聚光手電和手持式放大鏡。聚光手電主要用透射法或反射法結合放大鏡觀察翡翠的透明度、質地情況、顏色和瑕疵等。有時配合查爾斯濾色鏡分辨、觀察被檢測物是不是翡翠,是否為染色處理的翡翠。手持式放大鏡有5倍、8倍、10倍、15倍和20倍不等,其中以使用10倍和20倍為宜,而以10倍的最為有用,它不僅可觀察翡翠等珠寶內部的情況及其他瑕疵,而且在珠寶貿易中,涉及到珠寶的缺陷時(如裂紋、黑點、斑塊等),常以]0倍放大鏡下觀察的結果為質量評價的依據,從而確定其價值。
折射儀:射儀是辨明珠寶真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儀器之一。翡翠的折射率為1.650—1.680,點測法為1.65~1.67。通常為1.66。但須指出:天然翡翠與經處理過的翡翠折射率相同。
分光儀:吸收作用,當白光通過寶玉石時,某些波長的光波會被吸收,不同的寶玉石對光波的吸收情況不同,而寶玉石的選擇性吸收作用,與其致色元素的種類相關。因此,分光鏡是識別寶玉石顏色真假最有力的手段,實際中常用其識別真假翡翠、識別染色翡翠。
由鉻(cr)致色的寶石級綠色翡翠,在吸收光譜中,紅光區630、660、690nm處有三條階梯狀的細吸收線;一般的翡翠,只在紫光區437nm處有一條明顯的黑色吸收線;而經人工染色為綠色的翡翠,在紅光區650nm附近區域有較密的吸收帶。
偏光儀:質集合體,其組成礦物硬玉為單斜晶系、二軸晶正光性。所以在偏光儀下不消光,即全亮。
比重天平:多的是使用精確度高的電子天秤。用靜水力學法(密度法)測得翡翠的密度為3.34g/cm3(+0.06,—0.09),密度是翡翠區別于其他相似玉的一條重要的指標。
標準硬度計:5~7,它能被水晶(硬度7)的硬尖刻劃,而不能被長石(硬度6)的硬尖刻劃,利用這一性質可作為鑒定時的參考依據。
查爾斯濾色鏡:斯濾色鏡下變紅的,都不可能是天然翡翠;但反過來,不變紅的也不一定就是真貨,因為有些染色翡翠、鍍膜翡翠及激光致色翡翠等,在查爾斯濾 ;祝你好運
翡翠怎樣辨真假
翡翠是一種以硬玉為主的礦物集合體,其化學組成為NaAlSiO4 ,常伴生有一些其它礦物如長石類、輝石類、閃石類等。翡翠的硬度為6.5,密度為3.33g/cm3,折射率為1.66-1.68。翡翠通常為纖維狀結構,粒狀結構,顏色多種多樣,主要取決于微量元素的種類及含量,如Cr元素可呈綠色,Fe元素可呈紅色、紫羅蘭。翡翠解理發育,其解理面常顯白色閃光,如蒼蠅翅,即翠性,為翡翠所特有,這也是鑒定翡翠的一個最直觀的方法,但質地細膩的翡翠很難看到。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下翡翠的物理參數,其比重為3.33g/cm3,折射率為1.66,硬度為7。這些當然不可能在消費的時候測量,而且工具也不方便攜帶。但這些參數對肉眼的鑒定是很有幫助的。由于比重偏大,因此翡翠拿在手上會感覺比較墜手。這種用手掂量的方法可以把翡翠和大多數贗品分開,比如常說的翡翠三大殺手里的水沫子,雖然外觀和翡翠很像,但是一拿到手上,就會感覺到輕飄飄的。翡翠的折射率處于中偏上,因此在反射光下觀察翡翠好的拋光面,會有較強的光澤,有些贗品比如東陵石等石英巖類玉的光澤就明顯沒有翡翠強。較高的硬度使得拋光好的翡翠在大的平整的拋光面上都會呈現一種鏡面現象,而不會有毛躁的感覺,而且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也不會出現坑坑洼洼的現象。當然如果是質地非常差的,由于所含成分不純,也會在表面出現坑洼。
翡翠有一種很獨特的結構,在專業里面叫變斑晶交織結構,對一般人來說,不用知道這種結構到底是什么結構。比較透明的翡翠透光觀察,會看見一些長柱狀的顆粒,這就是翡翠的斑晶了,越好的翡翠,這些斑晶越不明顯,玻璃種的斑晶肉眼就觀察不到了,種越差的越明顯,甚至有些不透明的在表面就可以很明顯看見這種柱狀顆粒,這就是行內所說的馬牙種。由于這種變斑晶交織結構,還形成了翡翠一個很重要的鑒定特征,那就是行內常說的翠性!既然行內能稱其為翠性,可見在鑒定中的重要性。所謂翠性,就是翡翠在反射光下觀察大的平整拋光面,會有一種蒼蠅翅狀閃光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由于斑晶的解理面造成的,具體的不用深究。曾經行內把這個特征當做翡翠鑒定最主要的特征,不見翠性就不是翡翠。但是同樣的道理,越好的翡翠,翠性越不明顯,因為好的翡翠顆粒是非常細微的,到肉眼不可見的時候,翠性也就消失了,所以過分依賴對翠性的觀察是片面的。
珠寶市場中與翡翠象類似的寶石有很多下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常見的品種有澳玉、馬來玉、綠色東陵玉、獨山玉、岫玉、玻璃等等。
澳玉是指產在澳大利亞的一種綠玉髓,為隱晶質的石英,半透明狀,綠色,常做成戒面,極似高檔翡翠,根據其密度、折射率借助儀器很容易與翡翠相區別。
馬來玉是一種染成綠色的石英巖,半透明狀,綠色,由于是染色而成,因此透過光線可見綠色染料象絲狀一樣分布在石英巖中。
綠色東陵玉是含鉻云母的石英巖,在石英顆粒之間有綠色的片狀鉻云母,因此對著光線可見片狀閃光。
獨山玉是產在我國河南獨山的一種黝簾石化的斜長石,顏色以白、綠為主,綠色常為藍綠色,分布很不均勻,綠色在查爾斯鏡下呈紅色。
岫玉是產于遼寧岫巖的一種蛇紋石玉,綠色以黃綠色為主,表面呈油脂光澤,硬度低,用一般的小刀即可刻動,而翡翠是不能刻動的。
玻璃是常用來模仿各種寶玉石的一種人造品,不透明至半透明,有時可見氣泡,貝殼狀斷口,密度低于翡翠,手感輕,顏色較均勻,具假感。
翡翠鑒別方法
翡翠A、B、C貨自己鑒定小技巧: 1、對光觀察,是否有淡淡的黃色調透出,有則基本確定為A,如無且慘白狀,則基本可確定B或B+C(例外:白底青種除外,時間較長B貨膠老化也會變黃)。2、對于無裂手鐲,用其他非手鐲玉石敲擊,會發出叮叮的清脆聲音,B貨的聲音沒有那么清脆。可以和確定的A貨手鐲對比一下。B貨慘白原理: B貨是天然種質一般的翡翠原料經強酸、強堿浸泡幾個月后抽真空注膠而成,此過程將天然的翡翠顆粒間黃色鐵錳氧化物反應掉,所以B貨就會顯示出不自然的慘白體色表現在成品上。3、C貨的顏色仔細觀察可見顏色呈蜘蛛網狀分布。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到我的百度空間看看,點左邊的藍色字“chinacgc”,進入新頁面后點右邊的“他的空間”,就可以進入我的百度空間。里面有多篇關于翡翠鑒定估價及鑒賞的文章,也有一些標了價的實物照片供你參考。
如何鑒別翡翠的好壞
人工鑒定的過程,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經驗積累。一般來說,需要從翡翠的以下特征著手: 1.結構:翡翠的結構為變斑晶交織結構,系指其在變質作用下,透明粒狀斑晶的周圍的細小纖維狀的礦物晶體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結構。在翡翠中均有不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交結在一起構成的小團塊狀白花,故稱之為”石花”或”石腦”。 2.種坑:翡翠的種坑是由結構與質地構成的,而翡翠均由小晶體所組成,晶體粒越小,表示質地越致密,透明度亦越佳,打磨出來的效果亦越出色。在珠寶行業中,將坑種,分為老坑(也稱老種)與新坑(也稱新種),老坑色彩亮潤,色與地融為一體,透明度高,其質最佳。新坑,雖說色彩也鮮嫩,但透明度較差。老坑與新坑,是根據翡翠形成年代多少而決定的。 3.顏色:翡翠的顏色等級的差別,反映在價值上相關很大,在鑒定評價翡翠時,一定要分清它的顏色,它以紅、綠、紫色為主,單色翡翠中的綠色,濃艷純正的紫色、紅色都是翡翠中的高檔顏色,尤以綠色為最貴。翡翠的綠色,要以濃、陽、俏、正、和為好。綠色品種以寶石綠、玻璃綠、艷綠與秧苗綠為最佳。 4.水頭:水頭即為翡翠的透明度。水頭越高,種質越好,便越珍貴。在觀察翡翠水頭時必須十分仔細,因透明度與翡翠本身的厚薄有關。另外,特別要小心做過手腳的翡翠成品,例如成品中間是挖空的。還有要留心瑪瑙代制品,因為瑪瑙的透明度也比較好,于是便有人以瑪瑙著色來冒仿翡翠。在港臺,還將翡翠的透明度劃分為”通”、”放”、”透”、”冰”、”瑩”等等級,其中”瑩”為最上品。 5.地子:翡翠的地子要好,無論是翡,還是翠,外部分質地要細膩均勻,內部分質地要堅實、細潤、潔凈、水頭足,好的地子還要與翠色協調一致,互相照應,從而襯托出翠色的富麗。翡翠地子以玻璃地與蛋清地為最佳。 6.光澤:翡翠作為珠寶,對其光澤的要求也很高,它是翡翠質地優劣的直觀反映,必須具有油脂的強玻璃光澤或珍珠光澤。 7.手感:由于翡翠的硬度大,結構致密細膩,拋光度好,光潔度也好,手摸之有一種非常溫潤的滑感。另外,將翡翠貼于臉上或置于手背上有冰涼之感。 8.完美:多指翡翠的完美度好,包括翡翠內在無任何缺陷,形體完美無損且塊度大。關于內在缺陷這一點,應當辯證地看待,總體來說,不含黑點、石花與綹裂的要比含這些缺陷的好,但有時微弱缺陷,只要不在成品的顯眼部位,不但不會影響翡翠身價,反而是證實它是真貨的依據,尤其是在今天市場上到處充塞了假貨的情況下。
簡單的翡翠真假鑒定方法有哪些?
簡單的翡翠真假鑒定方法:觀察翡翠有無玻璃光澤,真的翡翠呈玻璃光澤。觀察翡翠的表面是否光滑,真的翡翠表面光滑。敲擊翡翠聽其發出的聲音是否清脆悅耳,真的翡翠聲音清脆悅耳。查看是否有權威的翡翠鑒定證書,這個是最直接最靠譜的方法。
1、顏色
一般有經驗的行家看一樣翡翠的顏色就可以初步的判定這塊翡翠是真是假。真的翡翠顏色分布均勻,顏色很自然,很起來很干凈,就算是有雜質黑點的翡翠黑點的分布也是自然的。而且真的翡翠在有顏色的地方會比較通透。假的翡翠因為是注膠染色的,看起來翡翠的綠分布的很刻意,顏色比較灰暗,如果有用酸洗浸泡的假翡翠看起來白的更假,像衣服被漂白過后的顏色。
2、外觀
假的翡翠因為是注膠的,所以整體看起來有點像固體膠水一樣看起來朦朧的,不夠透亮。而且仔細看假翡翠的邊緣,可以看得到膠體感,看不到真實的翡翠紋路。真的翡翠,從外觀看上去就是透亮的,光線下可以看的到翡翠內部的紋理結構,石花比較自然,不像假的翡翠那么刻意。而且真的翡翠都是經過拋光的,摸起來手感冰涼細膩光滑。
3、證書
權威的翡翠鑒定證書。這個是最直接最靠譜的方法。在購買翡翠的時候,一定要讓商家出去相關的翡翠鑒定證書,正品翡翠證書上寫的是:翡翠(A貨),處理過的B+C翡翠證書上會寫:翡翠(處理)。有些行家在挑選翡翠的時候也會一時眼花選錯,所以啊,讓商家出具鑒定證書是非常有必要的。
4、聲音
敲擊翡翠聽其發出的聲音是否清脆悅耳,真的翡翠聲音清脆悅耳。將翡翠用細線懸空吊掛,用瑪瑙敲擊,真的翡翠會發出很悠揚、清遠帶回音的聲音,聲音越清脆悅耳,有金屬感;而假翡翠的聲音發悶的,不清脆,沒有悅耳的聲音。
怎么鑒定翡翠真假?
你好! 任何翡翠優化處理都是用硫酸和鹽酸的混合液洗后再用環氧樹脂或其它樹脂類膠填充處理的,這種膠是樹脂類的化學品,處理后是很漂亮的,但是這個膠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耐高溫,所以根據這個物理特性可以自己用最簡單的辦法來鑒定,這里有些土竅門: 1.用開水浸泡幾分鐘 如果開水泡了幾分鐘后水里有顏色化開來了,而且翡翠有顏色的部位產生強烈退色現象,則肯定說明是染色處理過的,是C貨。如果開水泡后水里有膠狀體漂浮著,或者用丁烷氣體打火機燒后翡翠的表面有粘糊糊的現象并且伴有異常的焦糊味,那肯定是填充處理過的B貨了,如果二者現象都有,那就是B+C貨的了。 2.用丁烷氣體打火機燒烤(勿用易產生油煙容易熏黑物品的天然氣,人工煤氣和蠟燭,火柴和汽油打火機等之類的火)燒沒有處理過的純天然的翡翠,一般是燒的時間最好不宜超過10秒鐘,(如果時間太長也會容易破壞翡翠的晶體結構,其內部晶體會產生氧化現象,顏色也會變黑)。 形成翡翠的天然晶體礦物是耐高溫的,燒后即使上面有了黑印子,你用干擦布把黑印子擦一下,也立即就恢復原來的光彩而沒有絲毫變化,而填充了環氧樹脂類聚合物的翡翠就會在燒烤過程中有油煙冒出,表面會有被燒焦了的粘糊糊的環氧樹脂類聚合物黑色膠狀物體滲出,用這種鑒定辦法可以基本上鑒定出是B貨的翡翠。 3.用鋒利的刀子刮刮這個翡翠的表面如果是處理過的翡翠,那這個翡翠的表面肯定有東西能被鋒利的刀子刮下來的。因為人工處理或者染色的都是用環氧樹脂膠來加工處理的。環氧樹脂膠處理主要是對翡翠表層處理,無法完全滲透到翡翠的內部的。天然的翡翠表面硬度比一般的鋼刀還硬,如果是處理過的,那么這個翡翠表面就充滿了大量的樹脂膠,就沒有天然的翡翠那樣硬,用鋒利的鋼刀是可以刮下表面被處理的部分的。也就是說如果能從翡翠表面上刮下一些宵粒那就證明這個翡翠是B貨的。 4.如何鑒定用熗色法染色的翡翠把熗色翡翠放入硝酸或硫酸內,幾小時后綠色退掉。將熗色翡翠放在70~80℃的鐵器上,幾小時后綠色也會退掉。利用這兩個特點可用來區別熗色翡翠和天然翡翠。 另外如何識別假翡翠和評價翡翠的優劣,對一般消費者而言,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在這里提供一些指導,希望對您選購翡翠有些幫助。 一是看顏色。顏色是評估玉品質最重要的因素。顏色達到勻、陽、濃、正的玉為上品。“勻”是指均勻;“陽”是指色澤鮮明,給人以開朗、無郁結之感;“濃”是指顏色比較深;“正”是指沒有其他雜色混在一起。 二是看質地。玉是硅酸鹽在高溫和高壓下形成的多晶體礦物,其組成晶體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經過琢磨后的光滑程度、透明度及色調。因此,多晶體結構越細密,玉的質地就越好。 三是看透明度。透明度是與質地相輔相成的物理現象。質地越幼細,透明度就越高。如果玉的通透程度猶如玻璃一樣,其內晶體的細密程度就可以使光線直透而不受阻擋。 四是看后天加工。玉被開采出來時只是和礦石一樣,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專業工匠將石中的有色部分小心地切割出不同的飾物形狀,然后加工打磨和雕琢,經拋光上蠟,才能到市場上出售。加工中完全未經任何漂白褪色或染色處理的為“A”級,價值為最高;被漂白褪色的為“B”級,價值則次之;被染色的“C”級價值較低。優良的后天加工,可使玉錦上添花,價值倍增。 五看裂紋。玉上的裂紋可能是在開采或加工期間造成。有了裂紋后,無論其顏色、質地和透明度如何好,都會影響到它的價值。有時裂紋在其表面并不明顯,但在陽光下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尤其是被漂白褪色或被染色的玉,裂紋皆為常見現象。 在辨別玉質量的同時,還要防止人造仿玉的以假亂真。人造仿玉是用玻璃、塑膠等材料染色后制成。玻璃仿玉大多內含氣泡,色調鮮艷程度高,綠色帶有很強的亮光,顏色與真玉有別。塑膠仿玉比真玉輕,透明度極差,色調暗啞,與真玉相差甚遠。 下面介紹玉器的優劣、真假辨別方法: 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狀久不散開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偽劣貨。 手觸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視察法:將玉器朝向光明處,如陽光、燈光處,如果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澀的感覺。 放大鏡觀看: 將選購的玉器放在放大鏡下觀看,主要是有無裂痕,無裂痕者為上乘優質玉,有裂痕者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價值亦大減,裂痕越多越明顯的,價值也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