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開始學習交換機和路由器配置? 求方法和教程! 謝謝各位高手把自己曾經菜鳥時的經驗共享一下。
1、首先要了解整個網絡拓撲和布線的原理,要配置這個必須有相關理論作基礎,七層網絡模型、路由器交換機的型號及其工作層面、級聯數量、數據交換速率、還有是否支持特定的功能等等。
2、再看你要配置什么品牌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因為像一些常見品牌如思科、華為、銳杰等,它們的配置命令都是不一樣的,雖然思想一樣但是代碼不一樣,因為為了避免知識產權什么之類的原因。
3、如果要自學,上對應品牌的官方網站,一般都有配置手冊的下載或者在線教程,上面可以了解具體的配置代碼。最好自己有一定的實驗環境,來多加練習,這本身就是個熟練的過程。
4、如思科、華為等大品牌在一些主要城市都會有培訓班,因為本身網絡工程師都會有考試并以此獲取資格證,例如思科的CCNA、CCNP、CCIE等級別。如果可能的話,可以上一個初級培訓班,一般價格在1000左右。出來就基本可以勝任配置工作了。
如何配置交換機數據入門
你說的做數據應該就是做配置吧?配置交換機一般都是telnet到交換機上,然后通過命令行輸入進行設備的端口,VLAN,ACL等等配置參數. 每個廠家都有產品配置指導書或者配置說明書,命令和簡單的原理都有介紹,你可以根據你設備型號對應著看,這個沒有什么捷徑,多看資料和多做項目就會了,所以多找機會參與項目才能達到你的目的. 遠程配置一般就是通過telnet或者網管軟件,先看看手冊吧,熟悉命令行,做幾個項目就OK了,到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所謂做數據的其實就會那幾條命令而已. good luck!
想學習交換機和路由器配置,怎么入門?
先搞清楚理論吧,最起碼知道自己輸的每條命令是做什么的,要實現什么,雖然各廠家的配置命令不太一樣,但原理還是相通的…然后就練吧鞏固理論,不要去記那些命令,去想,呵呵找那些個模擬器練練,當然有真機器最好不過了復制搜索復制搜索
怎樣配置交換機?
通常網管型交換機可以通過兩種方法進行配置:一種就是本地配置;另一種就是遠程網絡配置兩種方式,但是要注意后一種配置方法只有在前一種配置成功后才可進行
怎么系統的學習交換機配置,比如需要什么軟件,還有哪些書可以看
一般來說,交換機的配置命令是很類似的,只有少數地方有區別.你可以先單獨學習一種牌子的交換機配置,建議你學習思科或華為的交換機配置.這2種都有模擬器給你練習配置,很是方便,網上都有下載.你也可以下載一些該下載產品的手冊說明書,里面的說明也很詳細,買書我看就不用 交換機的配置一般很少,3層交換機就比較多點,因為它具備了路由功能.如果有什么不懂可以問我.
菜鳥新人想從零開始學習交換機路由器之類的配置,從哪里著手比較好.有什么推薦的書籍求大神們指點一二.
額,你可以先找個入門型的路由器廠商的官網,去看他們的技術支持文檔,Tplink的官網文檔做的很細致的,可以去看看.如果想了解更多一點的,先從網絡基礎開始吧.
學習路由器交換機配置從哪里開始?
了解他們工作的原理,識識他們后,學網絡系統,然后學命令.
如何配置交換機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int vlan 1 創建vlan 1
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0.1 255.255.255.0 //給vlan 1配置 ip及子網掩碼
Switch(config-if)#no shut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 fa0/1 //進入fa0/1接口,如同時配置多接口:int fa0/1-10
Switch(config-if)#sw access vlan 1 //配置交換機端口屬于vlan 1
Switch(config)#line vty 0 4 //配置遠程登錄線路及登錄密碼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123456
Switch(config-line)#login
不知道你明白么?
交換機配置的基本操作
在不同的模式下可以配置的內容不一樣.譬如你在>下就不能配置接口具體設置
交換機配置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交換機的詳細配置過程比較復雜,而且具體的配置方法會因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交換機而有所不同,本文教給大家的只是通用配置方法,有了這些通用配置方法,我們就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nbsp;通常網管型交換機可以通過兩種方法進行配置:一種就是本地配置;另一種就是遠程網絡配置兩種方式,但是要注意后一種配置方法只有在前一種配置成功后才可進行,下面分別講述。nbsp;一、本地配置方式nbsp;本地配置我們首先要遇到的是它的物理連接方式,然后還需要面對軟件配置,在軟件配置方面我們主要以最常見的思科的“Catalystnbsp;1900”交換機為例來講述。nbsp;因為要進行交換機的本地配置就要涉及到硬、軟件的連接了,所以下面我們分這兩步來說明配置的基本連接過程。nbsp;1.物理連接nbsp;因為筆記本電腦的便攜性能,所以配置交換機通常是采用筆記本電腦進行,在實在無筆記本的情況下,當然也可以采用臺式機,但移動起來麻煩些。交換機的本地配置方式是通過計算機與交換機的“Console”端口直接連接的方式進行通信的,它的連接圖如圖1所示。nbsp;可進行網絡管理的交換機上一般都有一個“Console”端口(這個在前面介紹集線器時已作介紹,交換機也一樣),它是專門用于對交換機進行配置和管理的。通過Console端口連接并配置交換機,是配置和管理交換機必須經過的步驟。雖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若干種配置和管理交換機的方式(如Web方式、Telnet方式等),但是,這些方式必須依*通過Console端口進行基本配置后才能進行。因為其他方式往往需要借助于IP地址、域名或設備名稱才可以實現,而新購買的交換機顯然不可能內置有這些參數,所以通過Console端口連接并配置交換機是最常用、最基本也是網絡管理員必須掌握的管理和配置方式。nbsp;不同類型的交換機Console端口所處的位置并不相同,有的位于前面板(如Catalystnbsp;3200和Catalystnbsp;4006),而有的則位于后面板(如Catalystnbsp;1900和Catalystnbsp;2900XL)。通常是模塊化交換機大多位于前面板,而固定配置交換機則大多位于后面板。不過,倒不用擔心無法找到Console端口,在該端口的上方或側方都會有類似“CONSOLE”字樣的標識,如圖2所示。nbsp;除位置不同之外,Console端口的類型也有所不同,絕大多數(如Catalystnbsp;1900和Catalystnbsp;4006)都采用RJ-45端口(如圖2所示),但也有少數采用DB-9串口端口(如Catalystnbsp;3200)或DB-25串口端口(如Catalystnbsp;2900)。nbsp;無論交換機采用DB-9或DB-25串行接口,還是采用RJ-45接口,都需要通過專門的Console線連接至配置用計算機(通常稱作終端)的串行口。與交換機不同的Console端口相對應,Console線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串行線,即兩端均為串行接口(兩端均為母頭),兩端可以分別插入至計算機的串口和交換機的Console端口;另一種是兩端均為RJ-45接頭(RJ-45-to-RJ-45)的扁平線。由于扁平線兩端均為RJ-45接口,無法直接與計算機串口進行連接,因此,還必須同時使用一個如圖3所示的RJ-45-to-DB-9(或RJ-45-to-DB-25)的適配器。通常情況下,在交換機的包裝箱中都會隨機贈送這么一條Console線和相應的DB-9或DB-25適配器。nbsp;2、軟件配置nbsp;物理連接好了我們就要打開計算機和交換機電源進行軟件配置了,下面我們以思科的一款網管型交換機“Catalystnbsp;1900”來講述這一配置過程。在正式進入配置之前我們還需要進入系統,步驟如下:nbsp;第1步:打開與交換機相連的計算機電源,運行計算機中的Windowsnbsp;95、Windowsnbsp;98或Windowsnbsp;2000等其中一個操作系統。nbsp;第2步:檢查是否安裝有“超級終端”(Hypernbsp;Terminal)組件。如果在“附件”(Accessories)中沒有發現該組件,可通過“添加/刪除程序”(Add/Removenbsp;Program)的方式添加該Windows組件。nbsp;好了,“超級終端”安裝好后我們就可以與交換機進行通信了(當然要連接好,并打開交換機電源了),下面的步驟就是正式進行配置了。在使用超級終端建立與交換機的通信之前,必須先對超級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