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歌前四句作用
班婕妤 (公元前48年—2年)名班姬。樓煩(今山西寧武)人。西漢女文學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后宮,始為少使,不久立為婕妤,故后人稱為班婕妤(又作倢伃)。《隋書·經籍志》著錄《成帝 班倢伃 集》一卷,已佚,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傷悼宮庭生活之郁郁之情。文辭哀怨動人。《怨歌行》亦名《團扇歌》、《怨詩》,是一首五言詩,以用則“出入懷君袖”,不用則“棄捐篋笥中”之合歡扇喻女子之凄慘命運。凄切感人。鐘嶸《詩品》稱其“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文選》題為班倢伃作,但《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疑其真偽。
傳世名篇
怨歌行
題解 本詩見于《昭明文選》及《玉臺新詠》,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中,題為漢班倢伃作,亦作《團扇詩》。據《玉臺新詠·序》曰,班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幽居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一首。”一說此詩乃古辭,或曰古辭已失傳,此乃后人托名之作。本詩中作者借物以抒其哀。
原文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棄捐篋奩中,恩情中道絕。
注:紈wan,二聲,細絹即很細的絲織品
篋qie,四聲,箱子一類的東西
奩lian,二聲,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評析 從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題詠 扇子 的詠物詩。然否,雖句句不離扇,卻字字不離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寫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開頭四句:“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字面簡潔,然語氣凄切。其表面贊美團扇的精美,實乃借喻人物的高潔秀麗。這也是作者對自身經歷精煉而心酸的回憶。其本民間女,有如齊紈素一樣無瑕。被選入宮后,仍光彩奪目。這為其后文作了一鋪墊。
“出入君懷補貼,動搖微風發。”然夏日之無長,其用久將置。“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一句點出了作者的恐懼之情。炎熱的夏日不能常駐,其青春美貌也會隨時光流逝,她預感自己終將被新寵代替。“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時,她就象擱置在箱匣中的團扇一樣,被人遺棄,幽居冷宮。
全詩突出一“哀”字。雖語言清麗,不尚新巧,讀來平平淡淡,但其哀怨之情卻充斥于字里行間,具有深遠幽長的藝境。正如有評曰:“不尚奇巧,平直感人”。此評甚佳。
班婕妤的團扇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棄捐篋奩中,恩情中道絕 看似是題詠扇子的詠物詩.然句不離扇字不離人,寓情于物,委婉寫出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班婕妤團扇歌翻譯
New crack qi Wan element, bright as frost and snow. As a fan, cutting reunion is like the moon. Access your bosom sleeve, shake the breeze. Often afraid of autumn day to, cold hot. Refuse to donate suitcase friends, kindness tathagata.
關于<團扇歌>(怨歌行)
一般來說這兩種都是可以的,我們老師在教這首詩的時候說的,就是有人認為是這一版本的有人認為是那種版本的,其實實質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大意上也沒差,但是個人還是喜歡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劉禹錫的詩
《蜀先生廟》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 業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 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 來舞魏宮前!
劉禹錫傷感詩句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 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 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 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高分追加!!!對詩啦!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 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何事秋風悲畫屏”的出處?
自然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話出自納蘭性德的一首詞,題為《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又名《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木蘭辭》這個詞牌還有《木蘭花》《玉樓春》等叫法。按照該詞牌格律,“扇”字所處的位置應為仄聲,且為韻腳,是不可能使用平聲字“屛”的。
該詞牌正格如下: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納蘭性德詞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宋代該詞牌作品頗多,下面舉幾個例子: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晏殊:
燕鴻過后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
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
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蘇軾:
霜馀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潁咽。
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
當時相侯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
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我是從格律的角度分析的,這并不是一首七絕或七律,而是一首詞。樓上那位朋友從詞義的角度進行分析,也非常正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屏
何事秋風悲畫扇。
“畫扇”是用了漢成帝的婕妤,班昭的《團扇歌》典故,而“畫屏”是說不通的。
班昭原本受漢成帝寵愛,趙飛燕姐妹入宮后,她就失了寵。
她作《團扇歌》,表達了一種害怕失去漢成帝寵愛的心情,全詩如下: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捐棄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團扇么,本就是為暑日驅熱之用,秋風一起,瑟瑟涼意襲來,團扇還有何用呢?班婕妤即用此意隱喻自己可能失寵的擔憂。
所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如果人心都保持在初見時的深情厚意、兩相眷戀,又哪來秋風起時,身如畫扇,遭受遺棄的結局呢?
納蘭容若用此典故,與后面的“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等句,共同表達出人心易變,聚散無常的哀嘆。
推薦幾首“劉禹錫”的詩詞
1.「團扇歌」劉禹錫
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
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2.「宜城歌」劉禹錫
野水繞空城,行塵起孤驛。
荒臺側生樹,石碣陽鐫額。
靡靡度行人,溫風吹宿麥。
3.「順陽歌」劉禹錫
朝辭官軍驛,前望順陽路。野水嚙荒墳,秋蟲鏤宮樹。
曾聞天寶末,胡馬西南騖。城守魯將軍,拔城從此去。
4.「莫瑤歌」劉禹錫
莫瑤自生長,名字無符籍。市易雜鮫人,婚姻通木客。
星居占泉眼,火種開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
5.「蠻子歌」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熏貍掘沙鼠,時節祠盤瓠。
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
1. 文學成就:
劉禹錫的山水詩,改變了大歷、貞元詩人襟幅狹小、氣象蕭瑟的風格,而常常是寫一種超出空間實距的、半虛半實的開闊景象,如“水底遠山云似雪,橋邊平岸草如煙”(《和牛相公游南莊醉后寓言戲贈樂天兼見示》),“野草芳菲紅錦地,游絲繚亂碧羅天”(《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這靜謐空靈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構成了一種恬靜平和的氛圍。不過,雖然劉禹錫說過“能離欲則方寸地虛”,但是他積極參與永貞革新,其實還是要在社會中實現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較倔強,受道家影響,詩中倒是常常表現出高揚開朗的精神。如《秋詞》二首之一、《同樂天登棲靈寺塔》,都有一種高揚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內涵、開闊疏朗的境界和高揚向上的情感,劉禹錫的詩歌便顯得既清峻又明朗。劉禹錫又多次貶官南方,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劉禹錫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習它的格調進行詩歌創作,如《白鷺兒》詩以隱喻方式寫自己孤高的情懷,但用的是輕快的民歌體。還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詞》、《楊柳枝詞》、《堤上行》、《蹋歌詞》、《浪淘沙詞》、《西塞山懷古》等,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著民歌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以下兩首尤為傳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詞》二首之一。
2. 寫作風格: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有著一個斗士的靈魂;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游玄都觀絕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謠》、《飛鳶操》、《華佗論》等詩文,屢屢諷刺、抨擊政敵,由此導致一次次的政治壓抑和打擊,但這壓抑打擊卻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懣和反抗,并從不同方面強化著他的詩人氣質。他說:“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謁柱山會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