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餅為什么很多是357克
目的是便于統計,便于征稅,便于交易。古代涉邊交易,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措施,比如古代圓茶(即七子餅)為每圓重7兩,七圓為一筒,重49兩(16兩為一斤,49兩合當時的3.06斤);32筒為一引(重98斤),接近100斤。
建國后,七子餅的重量定為357克,則每筒和每籃的重量更接近整數,如“一筒重7片×357克/片約等于2.5公斤;一籃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約等于30公斤。這樣一來,原本零碎的數字在加和之后就成為一個整數,便于普洱茶生產廠家的進銷管理。
357克標準的形成是凝結了先輩人的智慧和傳統。而今,普洱茶的規格已然多種多樣,雖然357克餅茶仍是市場主流,但市場上已可見多種規格及型制的茶品。
擴展資料
普洱茶興于兩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時期的皇族。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清政府正式設立普洱府,并在普洱縣專設貢茶茶廠,普洱茶于1732年正式列入《貢冊案》,從此名揚天下。政府為了減少度量衡方面的糾紛,便于統計、征稅和交易,就為普洱茶圓餅制定了強制性的標準化度量衡,每桶7圓5斤重。
清末民國后,普洱圓茶隨華僑銷到了海外,僑銷圓茶歷史由此展開,茶餅的重量計量方式也脫離了中國傳統的“兩”,改用國際通用的“克”。
當時“中茶”(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擁有全國茶葉的出口權,為了配合出口,中茶公司要求下屬茶廠生產每件30kg的普洱茶。按照國際計量單位,一件是一打,也就是12筒,每筒按清朝時期的習慣是7餅,這樣算下來每餅的重量就是30kg/12筒/7餅≈357g。這就是普洱圓茶每餅357g的由來。
參考資料:手機鳳凰網-普洱茶”357克“暗藏如此玄機
為什么普洱茶要做成357克呢?
你好 “圓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蘭.”這是乾隆皇帝對七子餅的圣喻.普洱緊壓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時間下誕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一斤有十六兩,當時為了運輸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因七兩重一片,七片裝一筒(筍殼包).七子餅從而得名,現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一種說法是七子餅茶原先是打唐代開始由邊境貿易而得來的.簡稱茶馬市,交易的時候是七張餅捆扎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的.另外那張分離的餅做啥用咧?是用來上稅滴. 還有另一種說法: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357克*7餅茶=2499克,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可以負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
普洱茶為什么壓成餅?
不管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將普洱茶做成散茶流通,但普洱茶緊壓的形狀依然不變。在市面上可以發現,普洱茶較多以緊壓茶為主,例如茶餅或者茶磚,散裝的普洱茶較少。
普洱茶餅具有超長生命力,在茶葉中素有“能喝的古董”之稱。《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曾寫道:“普洱茶餅黑而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暑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也”。
普通緊壓茶分為餅茶、沱茶、磚茶等幾種。當前很多人都感覺餅茶比較好,這也是個誤區。依照以前的說法,一二級作散茶,三四級作沱茶,七八級作餅茶,九十級作磚茶,然則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與其質量早就無關了,磚、餅、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
其實一開始普洱茶的緊壓,只是為了在那一段時期中,解決交通不便引起的運輸損失。普洱茶多為餅狀壓制的方式儲藏以及運輸,歷史上一餅357克,七餅為一挑,方便計算以及騾馬馱運。云南的茶葉在古代大多通過茶馬古道將之運送到西藏等地方,長途跋涉,為了運送方便同時能多運送茶葉,所以就有了磚、餅、沱等形狀。還有這樣加工出來的茶在香味口感營養方面會好一些。
散茶占地方,另外是一些生茶的原有香氣容易散掉,緊壓茶可以香氣保持的時間長一些。就普洱茶追求“越陳越香”的特點來看,收藏普洱散茶較有利于品質的陳化,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成較為理想的效果。
【從普洱茶的后期存放轉化角度】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葉會自動氧化,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轉化,這些轉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溫度,氧氣和光線。
第一,普洱茶緊壓成餅,水分的吸收與蒸發對于緊壓的普洱茶影響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氣都能更好的保存下來。
第二,普洱茶緊壓成餅,那樣空氣中的溫度對緊壓茶的內部影響不大,茶葉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來。
第三,氧氣和光線與普洱緊壓茶的接觸面積相對縮小了很多,多酚類,酮類與葉綠素的氧化就緩慢了很多,茶質就能更好的保存。
如果考慮到喝普洱茶是“品味歷史”的精神享受、考慮到普洱茶以茶品年代久遠為珍貴、考慮到普洱緊壓茶有別于其它茶葉形制帶來的鑒賞愉悅以及收藏愛好者儲藏空間的局限等。有專家認為,家庭收藏普洱藏,則應以收藏壓制以后的普洱緊壓茶為好。
首先,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獲得良好品質、實現價值增值。同一時間生產的普洱茶,不論生茶或熟茶,經高溫蒸壓、烘焙過的緊壓茶,除比散茶衛生外,其滋味遠比散茶來得醇厚、甘爽,一些低沸點青澀味物質,也隨高溫蒸、烘、焙而揮發減少。奠定了緊壓茶收藏時品質的初始基礎優于散茶。
其次,緊壓茶經蒸壓以后,茶體較散茶緊實,盡管它的透氣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據的存茶空間小、有利于較小空間的大量儲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緊壓茶茶體內部的溫、濕度比較穩定、陳化均勻持久、耐儲藏。
最后,緊壓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觀賞性,品飲時,比有“草茶”之稱的散茶多了把玩、鑒賞的快樂。何況普洱緊壓茶多為“方”、“圓”兩種形制,它巧妙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圓”的餅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磚茶是承載萬物的“地”的象形。愛茶人在這“天”與“地”的交融、庇佑下,悠悠然不亦悅乎?
1999年的普洱茶餅 可以值多少 保存完整 而且口感也很好
20多元一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