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的營養價值及功效
一、螃蟹的營養價值
每一百克螃蟹中含有95大卡熱量、13.8克蛋白質、4.7克碳水化合物、2.3克脂肪、260毫克鈉、232毫克鉀、208毫克鈣、142毫克磷、125毫克膽固醇、47毫克鎂、3.32毫克鋅、2.99毫克維生素e、2.5毫克煙酸、1.67毫克銅、1.6毫克鐵、0.18毫克錳、0.1毫克核黃素等。
二、螃蟹的功效
1、滋補身體:螃蟹中含有大量極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體質虛弱者常吃螃蟹能有效滋補身體。
2、補鈣:螃蟹中含有豐富的鈣質,缺鈣者或骨質疏松癥者平時常吃螃蟹有助于補充鈣質。
3、促進傷口愈合:螃蟹中存在著大量優質蛋白且富含氨基酸,有助于提高人體淋巴細胞的免疫力和促進傷口愈合,非常適合受傷或術后人群食用。
擴展資料:
吃蟹的注意事項:
1、蒸熟煮透,生蟹不要吃
河(湖)蟹以動物尸體或腐殖質為食,所以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了各類細菌和污泥。有些人因為未將蟹洗刷干凈,蒸煮不透,或因生吃醉蟹或腌蟹,把蟹體內的病菌或寄生蟲吃到肚子里,容易生病。
2、吃“鮮靈兒”,死蟹不宜吃
河蟹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縮短,蟹體內的細菌會迅速繁殖并擴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嘔吐、腹痛、腹瀉。新鮮活蟹的外殼呈青黑色,具有光澤,臍部飽滿,腹部白潔。而垂死的蟹外殼呈黃色,蟹腳較軟,翻正困難。
3、現蒸現吃,不要存放
若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凈、陰涼通風的地方,吃時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螃蟹有什么營養和功效? 有什么好用的螃蟹食療方?
蟹的主要功效?
螃蟹種類可達500余種.我國人民吃螃蟹有久遠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天子時代.直到今天,金秋時節,持蟹斗酒,賞菊吟詩還是人們一大享受.可見蟹是公認的食中珍味,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它不但味奇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對滋補身體很有益處. 功效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一般認為,藥用以淡水蟹為好,海水蟹只可供食用.中醫認為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損傷、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螃蟹有什么用?
螃蟹的功效與作用 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1.抗結核 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2.滋補解毒 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損傷、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螃蟹有什么醫用功效?
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
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
對于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中國食蟹的歷史悠久,《逸周書.五會解》、《周禮.天官.皰人》中均有記載。
唐.孟詵:蟹,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筋脈,消食。醋食之,利 肢節。
《隨息居飲食譜》:蟹,甘咸寒,補骨髓,利肢節,續絕飭,滋 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爪可催產,墮胎。《本草經疏》:跌打損 傷,血熱瘀滯者宜之。
《本草衍義》: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本草綱 目》:蟹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本草經疏》:脾胃寒 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咸不宜服。
《本經逢原》:蟹與柿性寒,所 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瀉,發癥瘕。
《隨息居飲食譜》:蟹,多食 發風,積冷,孕婦及中氣虛寒,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反荊 芥,又忌與柿食,誤犯則腹痛吐利。《別錄》:蟹爪主破胞墮胎。《本草綱目》:蟹爪墮生胎,下死胎。
備注
1. 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動物,所以吃時必蘸姜末醋汁來祛寒殺菌,不宜單食;
2. 螃蟹的鰓、沙包、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腌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應蒸熟煮透后再吃;存放過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不宜與茶水同食,吃蟹時和吃蟹后1小時內忌飲茶水;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節,應當注意忌蟹與柿子混吃;
4. 挑選蟹時應注意:必須是活的且動作靈活,用手翻過螃蟹后,能夠馬上翻過身來,好的河蟹還能不斷吐沫并有響聲;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時候用鍋鏟的背面將螃蟹抽暈,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著已經成平面狀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遺漏,檢查沒有淤泥后丟入另一桶中,用清水沖凈即可;
6. 切忌食生蟹及未煮熟的蟹,民間雖有生吃螃蟹活吃蝦的說法,但這是不可取的;
7. 螃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為螃蟹喜食動物尸體等腐爛性物質,故其胃腸中常帶致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后,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體內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組氨酸易分解,可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和類組氨物質,尤其是當螃蟹死后,組氨酸分解更迅速,隨著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越多,而當組氨積蓄到一定數量時即會造成中毒。
中醫對蟹的解釋 1.《本經》:主胸中邪氣熱結痛,歪僻面腫。 2.《本草經集注》:殺莨菪毒。 3.《別錄》:解結散血,愈漆瘡,養筋益氣。 4. 崔禹錫《食經》:主查鼻惡血,明目醒酒。 5. 孟詵: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筋脈,消食。醋食之,利膠節,主五臟中煩悶氣。 6.《本草拾遺》:蟹腳中髓、腦.殼中黃,并能續斷絕筋骨,取碎之微熬,納瘡中筋即連也。 7.《日華子本草》:治產后肚痛血不下,并酒服;筋骨折傷,生搗炒署良。 8.《滇南本草》:山螃蟹強壯筋骨,并能橫行絡分。 9.《綱目》:治瘧及黃疸;搗膏涂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鹽蟹汁,治喉風腫痛,湖含細咽即消。 10.《本經逢原》:生搗涂火燙。 11.《隨息居飲食譜》: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治疽愈核。 選方 ①治骨節離脫:生蟹搗爛,以熱酒顧入,連放數碗,其渣涂之,半日內,骨內谷谷有聲即好,干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②治跌打骨折筋斷: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錢,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③治小兒解顱:蟹螯并白及爛搗,涂囪上。(《本草衍義》) ④治濕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瀕湖集簡方》) ⑤治疥癬:螃蟹焙干研末,調豬脂敷患處。(《泉州本草》) ⑥治漆瘡延及滿身:搗爛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瘡濕癬之久不愈者。(《肘后方》) ⑦治婦人產后兒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熱燒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香辣蟹簡介 《周禮》中載有“蟹胥”,據說就是一種螃蟹醬,可見早在二千多年前, 螃蟹已作為食物出現在我們祖先的筵席上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介 紹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又提高了一步。后來陸龜蒙的《 蟹志》,傅肱的《蟹譜》,高似孫的《蟹略》,都是有關蟹的專著,中國人 對蟹的知識更豐富了。 但吃蟹作為一種閑情逸致的文化享受,卻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世說 新語.任誕》記載,晉畢卓(字茂世)嗜酒,間說:“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 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這種人生觀、飲食觀影響許多人。從此, 人們把吃蟹、飲酒、賞菊、賦詩,作為金秋的風流韻事,而且漸漸發展為聚 集親朋好友,有說有笑地一起吃蟹,這就是“螃蟹宴”了。
六月黃和黃油蟹的區別在哪里,他們的營養價值誰更有優勢?
六月黃是陽澄湖狀元蟹的小學生版 也叫童子蟹 個頭不大 螃蟹營養價值多差不多吧 只是口感方面 陽澄湖獨特的地理位置、生長環境更好些吧~~
螃蟹的營養價值
螃蟹,又稱河蟹,是洄游性甲殼類水生動物(螃蟹在海洋中繁殖,生長在淡水的江、河、湖中,成熟后螃蟹再回到海水中繁殖)。螃蟹作為美味佳肴,自古以來備受人們的青睞。明代李時珍贊云:“鮮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黃持鰲,略賞風味。”清朝李漁更稱螃蟹:“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因此,素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美 稱。 螃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高于其它陸生及水生動物,維生素B2是肉類的5-6倍,比魚類高出6-10倍,比蛋類高出2-3倍。維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魚類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鈣126毫克,鐵2.8毫克。螃蟹殼除含豐富的鈣外,還含有蟹紅素、蟹黃素等。 螃蟹不但為食中佳肴,作為藥用也有奇功。《本草拾遺》說:“其功不獨散,而能和血也。”祖國醫學認為螃蟹性寒味咸,蟹肉有清熱、散血結、續斷傷、理經脈和滋陰等功用;其殼可清熱解毒、破淤清積止痛。 現代研究發現,蟹殼含有一種物質——甲殼質,甲殼質中可提煉出一種稱為ACOS-6的物質,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質,動物實驗已證實,該物質可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
參考資料: http://www.cnlife365.com/eat/2006/09/28/070302,200802.htm
大閘蟹與黃油蟹什么分別?
黃油蟹整個身是油,而大閘蟹是他身體中間有油.
黃油蟹與大閘蟹哪個更好吃
看個人吧,我個人喜歡 大閘蟹 肉比較多感覺好像也比較貴吧
吃大閘蟹的好處
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熱、化淤、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蟹殼煅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他無名腫毒.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螃蟹是高蛋白的食品,具有滋陰壯陽的作用.而且蟹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比如磷等人體所需的物質,因此吃螃蟹對人身體有很大的好處.蟹肉對各種癌癥都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又是兒童天然滋補品,經常食用可以補充兒童身體必需的各種微量元素.
女人吃螃蟹有哪些好處
好處: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近年來研究發現,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一般認為,藥用以淡水蟹為好,海水蟹只可供食用.中醫認為螃蟹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活血、通經絡、利肢節、續絕傷、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損傷、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