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旗是什么節日
為慶祝五月五日男孩節(鯉のぼり/こいのぼり,日語叫”子供之日”),家有男孩的,家家掛鯉魚旗。此風俗始于江戶時代,原是農歷端午節(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つく)的風俗,以祈禱家中男孩早日成材。和中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有關。現改為陽歷五月五日。
為什么掛鯉魚旗呢?江戶時代中國“鯉魚跳龍門”傳入日本,傳說鯉魚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黃河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所以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征,為了祈禱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鯉魚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鐘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征,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愿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日本的什么節日是要掛鯉魚旗的?為什么要掛?
男孩節(端午節):5月5日。在這一天,有兒子的家庭門前均懸掛著祝男孩子健康成長的“鯉魚旗”。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鐘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諧音,“鯉魚旗”表示鯉魚跳龍門。鯉魚旗是用布或綢做成的空心鯉魚,分為黑、紅和青藍三種顏色,黑代表父親、紅代表母親、青藍代表男孩,青藍旗的個數代表男孩人數。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征,表達了父母期望子孫成為勇敢堅強的武士的愿望。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相對應的是女孩節(偶人節):3月3日。這是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這個節日起源很早,要上朔到700年前的平安時代。如今的慶祝方式是從江戶時代傳下來的。有女孩子的家庭都要供出小巧的偶人(也叫“雛人形”),祝愿家中女孩成長與吉祥。這種小偶人價格昂貴,女孩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母,差不多都要為她買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少的擺一層,多的用“偶人架”擺上好幾層,最多的可擺七、八層,而最上的一層,大多是一個皇帝和一個皇后。女孩從一歲時得到這些小偶人,以后每年3月3日都要拿出來陳列,直到出嫁時帶走。
5月5日日本人為什么要掛鯉魚旗
取自中國鯉魚躍龍門的寓意,望子成龍.
鄭州日語 日本女兒節
冬盡春來,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孩節(雛祭り/ひなまつり),這一天是女孩子最高興的日子。日語中又把此節稱為“雛祭”、“桃花節”(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歷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開之時,由此得名)、“人偶節”、“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女兒節”等。屬于“五節句”之一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本來在農歷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后改為公歷三月三日。不過也就是祈求女孩健康成長并獲得幸福.
在家中擺設偶人架是女孩節的傳統慶祝活動。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客廳里設置一個階梯狀的偶人架(雛壇/ひなだん),在上面擺放各種穿著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和橘花或櫻花的盆景,以慶祝女孩健康成長。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買的,一般以姥姥家的人送來的居多。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親戚朋友就都會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為15個,有皇帝和皇后,3位宮廷貴婦人,5名樂師,2位大臣和3個衛兵。這些小偶人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時是不穿和服(日本的傳統服裝)的。但在女孩節這天,她們卻都會穿起漂亮的“和服”(日本傳統的服裝),并且邀來自己最親密的伙伴,大家圍坐在偶人架前,盡情地吃、喝、說笑、玩耍,愉快地歡度節日。和玩偶一起陳列在客廳的還有米酒、粽子、紅白綠三層菱形餅等,家中充滿了節日氣氛。女孩子們則將歷年得到的小偶人珍藏起來,每年3月3日將它們搬出來和自己一起歡度節日,直到出嫁時再將它們帶走。
2、由來
〖說法一〗
據說過去在中國,小孩子出生以后,家里要做娃娃,以為孩子健康成長之兆。這個風俗在日本古代的平安朝時代從中國傳來,但當時的娃娃是用竹子做骨架的,然后糊上紙做的衣服。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如今這樣的玩偶了。
〖說法二〗
在節日中,祭偶人是一個重要內容。這種活動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三月三日(農歷)是個不吉祥的日子,因此要在這一天去河邊或井邊洗腳,以祛除不祥,這種方式稱為“修禊”,后來演化成為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到水邊飲酒作詩。顯宗天皇元年,這種風俗流傳到日本,后來,日本又將酒杯換成偶人,并用棉花將偶人包起,擦拭人體,然后讓其順水漂走,據說這樣可以免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