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交椅”?
坐具。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狀,故名。據(jù)資料考證,起源于古代的馬扎,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
馬扎也稱馬閘或交杌,其模樣同我們今天見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寧波人仍將小凳子稱為“杌子”或“小杌子”。漢人的馬扎又源自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胡床”,大約在漢代傳入。原來,我國漢以前的家具都屬低面家具,無坐具,人們席地而坐,只有案幾而無桌子。到了漢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傳入(這里的“床”是坐具的含意,與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宋人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贝蠹s在唐以后,人們才把帶后背與扶手的坐具稱為椅子。在宋元時已出現(xiàn)了帶靠背的交椅,分為直背與圈背兩大類。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續(xù)與發(fā)展,而前者直后背交椅,《三才圖會》名之曰“折疊椅”?!遏敯嘟?jīng)》中也有記載,但講的不甚詳細,其形象常見于明人書本中,只可惜明制實物,傳世不多。宋陶榖《青異錄·逍遙座》;“胡床施轉開以交足,穿便條以容坐,轉縮須臾,重不數(shù)斤。相傳明皇行幸頻多,從臣或待詔野頓扈駕,登山不能跛立,欲息則無以寄身,遂創(chuàng)意如此,當時稱逍遙座。”此為胡床改即后世所稱太師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優(yōu)美流暢而著稱,它的椅圈曲線弧度柔和自如,俗稱“月牙扶手”,制作工藝考究,通常由三至五節(jié)榫接而成,其扶手兩端飾以外撇云紋如意頭,端莊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開光,透射出清靈之氣,兩側“鵝頭棖”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氣。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腳踏板,裝飾實用兩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間,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處也多用銅裝飾件包裹鑲嵌,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疊,搬運方便,故在古代常為野外郊游、圍獵、行軍作戰(zhàn)所用。后逐漸演變成廳堂家具,而且是上場面的坐具,古書所說的那些英雄好漢論資排輩坐第幾把第幾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在交椅進入廳堂時,它的交叉折疊的椅足已失去了原來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將它改成常規(guī)椅子的四條直足,這便成了“圈椅”?,F(xiàn)傳世的明式交椅,以黃花梨最珍稀,而雜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
客廳裝修,日式風格3要素是什么呢
客廳裝修,日式風格起源于唐朝。每個細節(jié)都是將生活與禪意融為一體的表達。對空間的流動與分隔較為講究,采光性和收納性較強。多以木質(zhì)材料為主,通過材料原本的肌理達到過濾空間的效果。不添加繁瑣的裝飾,更加注重實際的功能。日式風格明顯特征
1、 客廳裝修,日式風格采用淺色原木色材料,體現(xiàn)自然、清新、和諧之美。
2、 客廳裝修,日式風格注重實用,強調(diào)收納空間(比如榻榻米、卡座)的設計規(guī)劃,注重實用性。
3、 客廳裝修,日式風格采用日式移門進行空間分隔,采光性好,合理過濾空間。
日式風格顧名思義,是源于日本。這種裝修風格中,不推崇豪華奢侈、金碧輝煌,以淡雅節(jié)制、深邃禪意為境界。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國唐朝,結合了現(xiàn)代的裝修理念,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