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升面配方
南方特別是廣州這邊吃的面條和北方有很大不同,很具“南派”特色。蝦籽撈面的面條是大名鼎鼎的竹升面,所謂“竹升面”,就是用傳統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但每個環節都很講究。選用的“竹升”太大,壓打出來的面食軟硬適中;太細會使面條沒彈性。通常用手搓面處理后,用“竹升”壓打1.5-2小時。一般傳統西關老面店制作的面是以鴨蛋和面粉,絕不加一滴水,其面條爽滑韌性好,蛋味香濃。另一種是半蛋面,用鴨蛋與一定比例的水調配和面,面條爽滑可口,口感細膩。 煮竹升面的工序要求也高,煮面時火要猛,水要開,而且開得均勻。水質清,即煮即食,配備適量的自制豬油拌面,味道更香更濃。 面條搭配的湯也很關鍵,選用豬骨、大地魚、蝦籽及祖傳的秘制材料熬制幾小時才夠火候。因為是撈面,所以湯就另外上一碗,近乎金黃色的湯,韭黃段和細小的蝦子在湯面漂浮,濃香四溢,鮮美無比。 雖然只是一個8元的蝦籽撈面,但處處體現了面店老板做面的誠意,經過烘焙后的蝦籽滿滿鋪在竹升面上,和那羹半凝固的豬油,看到都覺得分外激動! 吃傳統的竹升面、云吞面、撈面,豬油可謂是相當重要,只有豬油那獨一無二的香味和質地,才可以讓面條更惹味。
竹升面的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 原料:面條,云吞,豬骨湯頭 調料:生油,鹽,蔥 傳統制法 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選用傳統“竹升”壓面.制成面條.放進湯頭湯煮,撈起,即可食用.制作要求 竹升面挑選的竹竿有講究的,要夠粗大,保證它有比較大的覆壓面,代替人的雙手. 師傅搓完面團后,把面團放在案板上,然后騎坐在竹竿那頭,用腳一蹬一蹬,竹竿碾壓著面團,師傅要一邊壓打一邊移動,讓面團受力均勻,漸漸變成一條攤開的毛巾.一兩個小時后,面團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銀絲一樣幼細的面條. 在碾壓過程中,不加一滴水. 通常和面的時候,都不會加水,也不會加雞蛋,而是用鴨蛋, 用鴨蛋打出來的面既爽口而且充滿了蛋香味道.
竹星面是怎樣做的?
所謂“竹升面”,是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云吞皮的一類面食。看起來簡單,但每個環節都很講究。選用的“竹升”太大,壓打出來的面食軟硬適中;太細會使面條沒彈性。通常用手搓面處理后,用“竹升”壓打1.5-2小時。關就師傅說,他制作的全蛋面,以鴨蛋和面,絕不加一滴水,其面條爽滑韌性好,蛋味香濃。另一種是半蛋面,用鴨蛋與一定比例的水調配和面,面條爽滑可口,口感細膩。
面條搭配的湯也很關鍵,選用豬骨、大地魚、蝦籽及祖傳的秘制材料熬制3小時以上才夠火候。
煮竹升面的工序要求也高,煮面時火要猛,水要開,而且開得均勻。水質清,即煮即食,配備適量的自制優質豬油拌面,味道更香更濃。
竹升面的特點恰恰是堿水少,甚至不放堿水,它最大的難度在于不放堿水還一樣的爽滑彈牙。這是用竹竿搓面的秘密所在。竹升面挑選的竹竿有講究的,要夠粗大,保證它有比較大的覆壓面,代替人的雙手。師傅搓完面團后,把面團放在案板上,然后騎坐在竹竿那頭,用腳一蹬一蹬,竹竿碾壓著面團,師傅要一邊壓打一邊移動,讓面團受力均勻,漸漸變成一條攤開的毛巾。一兩個小時后,面團便可以揉拉成一根根銀絲一樣幼細的面條。在碾壓過程中,不加一滴水。。
廣式竹升面(自制面條)怎么做
原料:面條,云吞,豬骨湯頭 調料:生油,鹽,蔥 傳統制法 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 選用傳統“竹升”壓面. 制成面條. 放進湯頭湯煮,撈起,即可食用.
廣東的撈面,竹升面,全蛋面有什么區別啊?
1、制作工工藝不同
撈面:撈面是多以蠔油作為醬料,再加上菜心及餛飩、牛腩或牛筋食用。
竹升面:“竹升面”是用傳統的方法搓面、和面,是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云吞皮的一類面食。
全蛋面:全蛋面的面條由蛋和面粉做成的。
2、特點不同
撈面:撈面是一種古老的特色傳統面食品種,多流行于中國大部分地區。其中撈面是廣東人對拌面的地方語言名稱(“撈”粵音lou1,為自造字,與“打撈”的“撈”音義皆無關連),是指把面條瀝干后加上醬料一起挍拌的食品,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竹升面:竹升面以云吞和面還有熬好的湯頭制成,云吞口感潤滑,面入口有彈性,讓人回味無窮。
全蛋面:全蛋面是家常主食,自制全蛋面吃起來好爽滑,就是有點麻煩,等呀等的,才烘好。
3、分類不同
撈面:是屬于北方的面食之一,發源地在河南。工藝較為繁瑣。
竹升面:屬于粵菜系,傳統的廣東面食。制作和烹飪時間短。
全蛋面:屬于家常主食,制作簡單方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撈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升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全蛋面
什么面粉適合做竹升面
中筋面粉主料適合做竹升面,這個夠彈性和韌性. 做法推薦: 材料: 中筋面粉250g 鴨蛋175g 油5克 鹽2克 鮮醬油2克 雞精2克 蔥花3克步驟 步驟: 1.面粉中加入2克鹽拌勻. 2.準備鴨蛋. 3.鴨蛋打入面粉里攪拌均勻. 4.放入廚師機攪拌十分鐘. 5.蓋上靜置20分鐘. 6.把面條壓扁,撒上淀粉后從厚到薄反復壓成最薄的面皮. 7.壓出細面,看見這面條傻眼了,面皮薄連在一起了. 8.把它一根根分開,面皮很有筋道,分開的時候不會斷的. 9.做好的面條. 10.用鹽,雞精,蔥花和鮮醬油,沖入開水調好鮮湯. 11.鍋內水開后下面條. 12.家入適量料酒能去除鴨蛋腥味. 13.煮熟后熄火即可.
竹升面 車仔面
竹升面是指面條的制作方式,用竹竿壓制出來 車仔面是面的售賣形式,與面條制作無關 換成北方人容易理解的解釋就是:竹升面=手工拉面,車仔面=牛肉面.意思是,可以用竹升面來制作車仔面,可以用拉面來做牛肉面,但兩者不是一個層次的概念,沒有可比性.
竹升面湯底的材料和做法是什么?
記住:大地魚、蝦子、魚露、豬骨,竹升面熟后放入碗澆這上湯,要記得放點韭黃提味(是韭黃不是韭菜,看清楚,味道相差甚遠)。
科普一下,竹升面吃法:1.可以瀝干熟了的竹升面里的湯放入碟中伴炸醬[豆乾洗凈切成薄片再切成細末,大蒜及姜切碎中熱油3大匙放入絞肉及豆乾炒香後盛出馀油爆香姜末,蒜末,蔥末再倒入絞肉及豆乾以小火煮熟後再加調味料如干黃醬、少量冰糖炒香即可盛出普通的炸醬](撈面),旁邊配一碗上面介紹的蝦子大地魚豬骨湯。
2.可以瀝干熟了的竹升面里的湯放入碟中伴豬油(撈面),旁邊配一碗上面介紹的蝦子大地魚豬骨湯。
3.可以瀝干熟了的竹升面里的湯放入碟中伴鹵水豬腳(撈面),旁邊配一碗上面介紹的蝦子大地魚豬骨湯。
4.可以瀝干熟了的竹升面里的湯放入碟中伴鹵水牛筋腩(撈面),旁邊配一碗上面介紹的蝦子大地魚豬骨湯。
5.可以把熟了的竹升面放入碗里澆入上面介紹的蝦子大地魚豬骨湯,配任何餃子任何云吞任何肉丸(看個人口味)。
1.牛雜的湯底料:主要有: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辣椒、孜然粒、花椒面各5克、蘿卜兩斤,精鹽、老抽、白糖、白酒、味精適量。
2、牛雜的做法很簡單,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牛肉、牛肚、大腸、牛肺、牛心、牛百葉、牛肺等等。
步驟:先把主要的原料(牛肉、牛肚、大腸、牛肺、牛心、牛百葉、牛肺等)和蘿卜洗凈,把切好的原料放到燒開的水里,并不斷撇去浮沫,見肉呈白紅 色,過濾去湯水,再加人干凈的清水,加入蘿卜和用紗布袋裝好的鍋底湯料(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辣椒、孜然粒、花椒面、老抽),用旺火燒沸約30分鐘 后(高壓鍋15分鐘),改用小火繼續燒1.5小時(高壓鍋半小時),煮至牛肉、牛雜酥而不爛,加入精鹽、老抽、白糖、白酒、味精即可。
中山傳統的牛腩竹升面,你覺得怎樣?
中山最出名的面食當然是“竹升面”啦。民國年代,沙溪隆都人就已經有制作”竹升面”的歷史。當年很多隆都人采用祖傳制作”竹升面”和大肉云吞的方法,做成特色小吃,用帶有兩個木柜的”流動檔”用扁擔擔著串街過巷叫賣,流動檔其中一頭木柜裝有柴爐和鐵鍋,另一個木柜裝著面食、云吞及配料。手拿竹板邊走邊敲打叫賣,穿鄉過村發出”當…當…當”的竹板聲,小孩聽聞竹板聲就知隆都”叮當”云吞面來了。沙溪”隆都人家”的王氏家族,解放前已在石岐孫文西路步行街口經營云吞面店,面店一樓為門店,二樓為制作”竹升面”加工場,在案臺邊墻上有個洞,用大竹桿一頭串入墻洞,師傅騎上另一頭利用身體的力量壓制面團,將案板上的面一層層壓薄,這慢工細作的做面方法。使面條有質感,并有爽滑的口感和濃郁的麥面味。在當時香山縣城備受食家歡迎。
炒肉絲竹升面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視
炒肉絲的家常做法
材料
豬里脊肉300克,綠尖椒1根,胡蘿卜1/4根,冬筍1/2根,黑木耳6朵,
配料:
腌肉調料(生抽5ml,料酒5m,水淀粉20ml),
魚香汁(生抽5ml,醋15ml,白糖45克,鹽1克,水淀粉20ml),
色拉油80ml,蔥,姜,蒜末適量,四川泡辣椒4-5根
做法
1、 豬里脊肉切細絲,加腌肉調料腌制十幾分鐘;
2、 綠尖椒、胡蘿卜、冬筍分別切細絲,黑木耳泡軟洗凈切細絲備用;
3、 調好魚香汁備用,蔥、姜、蒜切末備用,泡辣椒切末備用;
4、 鍋中放足量油,油六七成熱時放入肉絲大火快速滑散至變白,盛出備用;
5、 鍋中放少許油,放入蔥、姜、蒜末炒香,放入泡辣辣末炒出紅油;
6、 放入胡蘿卜、冬筍、木耳翻炒2分鐘,放入尖椒翻炒均勻;
7、 放入炒好的肉絲迅速翻炒均勻;
8、 倒入魚香汁快速翻炒均勻即可。